上述内容是笔者援引英国《泰晤士报》3月9日发表的题为《中国掌握科技未来的关键》文章中的观点。这些观点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不过,只要我们仔细推敲,还是觉得作者说得有道理。因为稀土能够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同时,稀土也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如果西方国家无法进口稀土,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实际上,稀土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据了解,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在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上正面临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和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发展功能材料技术正成为这些国家强化其经济及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
目前,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2002年以前,购买中国稀土产品的国家只是集中在日本、美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到了2003年购买中国稀土产品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56个,而到2004年,购买中国稀土产品的国家已经达到74个国家和地区。
正是西方以及其它国家对稀土需求的大量增加,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虽然中国稀土出口增加,可出口的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一些稀土企业称,按照目前的价格,稀土企业的利润一般在1%至5%之间,就是最高达到5%左右的利润。
这说明,中国稀土贸易正在面对着难以忍受的巨大尴尬:一方面,稀土产业在世界创造了资源储量、生产量、销售量、消费量多个“第一”,另一方面,在绝对的市场优势下,中国稀土却只卖出了个“土价钱”。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更多只被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
2008年9月,《南方周末》发表北京大学博士青岩的长篇文章《中国应立即禁止稀土出口》指出,既然过去几十年中,政府领导不可谓不关注,主管部门不可谓不尽心,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议,但中国的稀土开发依然还停留在低水平。那么从长远计,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实行的方式,莫过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以及研发所需的产出规模,或者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
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高度,阐述中国禁止稀土出口的理由。事实证明,国家如不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或停止稀土出口,势必影响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中国的产业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应每年对稀土产品进行评审后确定出口范围,对出口数量实行动态管理,并且逐渐关闭稀土产品出口的闸门。
基于此,近几个月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出台了减少出口配额、加收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限制或减少稀土出口量。同时,在出口环节,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出口企业管理。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入册企业仅20家,比2007年减少19家。而此前,中国稀土出口企业有200家之多。
在经历了无序的价格战和出口配额削减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将由中国生产供应。这是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认为:“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如果中国限制或禁止出口,将会掐住日本的咽喉。中国或许不该去掐别人的咽喉。”浜田和幸的一席话,道出了西方国家惧怕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心声。(作者:邱林;来源:光明观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