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9

东方时事:北京炮轰华盛顿!美国付出沉重代价!下

●不肯向北京认错的萨科齐极其务实地“提前组建”了一个“豪华版访华团”显然,在得悉了两篇《思考》之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极其务实地“提前组建”了一个“豪华版访华团”,其中的希拉克与拉法兰,在任期间更多地表现为“构建、强化中法战略合作关系”的强大推手。至于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夸耶的“4月底访华”行程,更是1982年以来法国国民议会议长的“首次正式出访”。不难看出,萨科齐“提前组建”的这个“豪华版访华团”,已经被“提前贴上”了“法国决定修复中法关系访华团”的“政治标签”;我们知道,中国外交部在宣读“胡锦涛主席G20会晤名单”时,曾经郑重强调:没有安排中法元首的会见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因此,假如这个“法国决定修复中法关系访华团”日后果真成行,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位目前“还准备再看一看”的萨科齐,那时要么自己动手排除了那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否则,“豪华版访华团”有可能无法成行,即便“豪华版访华团”访华成行、也不会访问成功!

●法国总理菲永在访问华盛顿期间强调了这么几点

我们再来看第二件事。就在法国“豪华版访华团”名单见报的“前后”,也是在3月24日,法国总理菲永在访问华盛顿期间强调了这么几点:第一,菲永宣布:欧洲和美国已经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第二,菲永相信:美国准备好在4月初举行的伦敦金融峰会上赞同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第三,菲永透露:欧洲与美方达成的协议非常具体,就是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第四,菲永声称:欧洲与美国之间已经就监管信用评级机构、改革国际会计标准和建立新的管理人员薪酬规则等广泛问题达成了一致;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除了“第一点”之外,我们不难看出,“第二、三、四”恰恰是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洲政治与经济领导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几件事情。这也就难怪菲永可以宣布“欧洲和美国已经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道理实在是太简单了:由于没有具体细节,我们目前无法评估“第二、三、四”的实质意义到底有多大,但是,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如果“具体细节”果真足以让欧洲人满意,继而初步实现与美国分享金融话语权的目标、并足以保障欧盟经济从这场欧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那么,按欧洲的算盘,周小川的那两篇《思考》就只能停留在“思考”阶段,而西方将继续、但却是由“欧美共同”地把持国际金融话语权。值得强调的是,欧洲的金融话语权将通过对“第二、三、四”的细节落实,而空前地增强。

其次,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明白,法国总理菲永之所以访美国成功,是借周小川那两篇《思考》的东风;一直在迫使美国让渡部分金融话语权的欧洲,这次之所以能和美国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是因为“美元本位制”在北京的攻击下被迫答应了所谓的“第二、三、四”;最后,也是最微妙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要的是金融话语权,是金融决定权,是欧元与欧盟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市场份额。因此,这本质上是一“刚性要求”,其目的与效果都在于限制美元的市场份额、并扩张欧元。而对正指望凭借“美元本位制”的特权、大量印刷钞票渡过难关的美国经济而言,立刻满足这一“刚性要求”所造成的损害,将远比与中国(南方国家)“慢慢谈判”所谓的“新世界货币”要来得大得多,也来得快得多。由此,我们也不难想像,如果“第二、三、四”无助于欧元实现上述梦想,欧盟不会与美国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反过来,如果“第二、三、四”能立刻帮助欧元实现上述梦想,美国也不会与欧盟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因此,在“第二、三、四”的具体细节没有公开之前,特别是,即便“具体细节”公开了,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之前,法国总理访美所取得的“欧盟与美国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之访问成果,本质上是“欧美”暂时就“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计划达成了妥协。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份妥协应该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在一定时间表内,美元向欧元让权,具体如何让,要看第二、三、四的具体细节;第二个要点是:在一定时间表内,欧元一边从美元那里接受部分金融权利,一边承诺维持“美元本位制”;显然,这份妥协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等南方经济的利益,也不会充分考虑到三边之一的日本的利益。它更多是做给中国看的,说给俄罗斯、巴西、印度听的,顺便也抄送了一份给“三边”之一的日本,看看这些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对“欧美准备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计划有什么想法。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反应速度上看,北京的“想法”恐怕早就准备好了。这就是周小川的第三篇文章


周小川: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 (节选)【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人们就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已经展开了很多讨论,包括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等。本文旨在讨论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顺周期性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本文还简要介绍中国金融业改革以及我国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而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本文中的部分观点曾于2008年11月15日巴西圣保罗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阐述过。一、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特征 .........................
1.信用评级问题和来自外包的羊群现象全球金融体系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时高度依赖外部信用评级,从而产生了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信用评级业由少数几家大型机构主导,它们几乎提供了全部重要的评级服务。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具体评级相关性较高,它们叠加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周期性力量。经济繁荣促使乐观情绪产生,经济衰退则导致悲观。众多市场参与者使用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并作为业务操作和内部考核的标尺,在机构层面产生大量的“羊群行为”。此外,由发行人付费的评级机构的经营模式使评级过程存在很多利益冲突(发行人还给评级机构支付产品结构设计方面的咨询费用,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与抵押贷款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的评级模型也存在不少缺陷,在本轮由次贷问题引发的危机中,评级机构曾给予很多次贷类产品较高的评级,后来又在短期内大幅降低其评级导致金融机构大规模减计资产。....................................从评级的使用者方面看,道德风险问题长期存在。在全球范围内,很多规定都要求投资管理决定和风险管理做法要确保金融产品达到主要评级机构给出的一定水平的评级。这样做使得从业人员可以搭外部评级的顺风车,只要金融产品满足了门槛评级标准就无需担心其内在风险了。长此以往,金融业习惯了这种做法,非常依赖于外部评级并为此感到自满。有些市场参与者似乎已经忘了,评级不过是以历史经验为基础得出的违约概率的指标,它永远不能成为未来的保证。与感到自满一同滋生的还有投资经理产生惰性和马虎态度,不去质疑投资组合中投资产品的内在风险。一旦问题发生,就像此次危机一样,指责的矛头都指向了评级机构。使用评级结果的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企业等)应该最终对其客户和股东负责,应对风险做出独立判断,而不是光把风险评估职能外包给评级机构。在必须使用外部评级时,还要进行内部独立判断并以此作为外部评级的补充。事实上,上述问题相当严重。监管者应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内部评级能力,减小对外部评级的依赖。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需要出台新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外部评级的依赖度和使用率不超过业务量的50%,至少对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应该这样规定。同时,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还应加强内部评级能力,对信用风险做出独立判断。

2.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盯市原则和按模型定价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IFRS,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和公认会计准则(GAAP,由美国的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会计师协会和美国证监会共同制定)都要求根据资产负债的不同特征和管理者的持有意图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负债进行混合计量,即对交易目的资产和可出售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持有到期的资产、贷款和没有公允价值的负债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2004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II)中,对资本充足率的框架进行了完善,从单一的资金充足约束转向突出强调银行风险监管,将最低资本要求列为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监管资本要求、监管响应、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督)之一。该协议延续了8%的最低资本要求,将风险加权资产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改进为全面反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对计量风险的方式加以升级和多样化。自发布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制定实施新协议的步骤和时间表,其中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基本上实施了资本新协议。我国也在为实施资本新协议做积极准备。...............................二、发挥好各国负责整体金融稳定的部门的专业作用,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中,资本充足率要求是最重要的约束机制之一,此次危机表明,良好的资本实力对于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广泛的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有效克服现有资本监管框架中顺周期因素以及增加银行资本的质量是防止严重金融危机的必要前提。危机反映了银行机构在资本充足性方面存在许多脆弱性,表现在:Basel II对复杂信贷产品的风险重视不够;最低资本及其质量要求未能在危机中提供足够的资本缓冲;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加速了金融动荡;以及金融机构间在资本衡量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在国际上,目前正在致力于强化资本约束的普遍性,包括对资产证券化、表外风险敞口和交易账户活动提出资本要求,以及提高一级资本的质量和全球范围内最低资本要求的一致性。此外,作为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补充,构建适当的杠杆比率指标可以在审慎监管中发挥作用,既可以作为潜在承担过度风险的指标,也可以起到抑制周期性波动被放大的作用。三、中国的金融业改革和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2003年,基于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隐患的深刻认识,中国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对四大国有银行进行重组改制。当时普遍认识到,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如果不进行认真的改革,将无法抵御大的经济下行周期的冲击。冲击尤其是外来冲击可能会触发对银行体系信心的危机,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中国政府首先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外汇注资。银行业改革起步迅速,抓住了较好的时机,并取得了成效。改革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金水平较低甚至为负,并且不对股东价值负责。通过注资和公开上市,这些银行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后,现在仍然保持充足的资本。通过剥离不良贷款并加强风险管理,上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低个位数)。在公司治理方面,董事会组成中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专职董事占大多数,他们可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并起到有效的制衡作用。银行还引入了海外战略投资者,帮助其改善风险管理、业务流程、产品创新、现金管理、信用卡业务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重组、公开上市及提高透明度的措施,这些银行开始实施问责制,股东价值受到了尊重。在证券业,有问题的证券公司被关闭,一些重要的证券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注资,进行了重组。证券公司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与主要银行建立了独立的托管安排,防止客户资产被挪用。银行业改革和证券业清理取得了成功,为金融部门抵御经济衰退尤其是本次金融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尽管过去一年中股市大幅下跌,但截至目前证券公司尚未出现任何重大问题。主要银行经营稳健,能够承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工、建、中三家国有银行的市值位居全球金融业前三位。改革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实力,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强有力保障。同时,我国金融体系还得益于循序渐进的对外开放策略,对国外市场的风险敞口有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虽然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主要银行改革后并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在很多方面还需改进。经济增长放缓将是对银行稳健程度的一次实实在在的压力测试。尽管金融业非常稳健,但中国经济仍然感受到了世界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特别是出口部门。去年四季度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重的情况,我国政府反应迅速,果断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要求,迅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两年增加约4万亿投资,重点投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等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社会事业等5个方面。二是启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已先后出台轻工、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石化、有色、电子信息及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通过振兴规划努力遏制和扭转工业增速下滑的状况。三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去年9月以来,先后五次下调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此外,还出台了9方面金融措施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着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五是推进增值税转型、成品油税费和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通过上述措施,中国可望削减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并通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力量。总体来看,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事实表明,综合比较世界上主要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在出台重大举措时决策及时、果断、有力,体现了独特优越性。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本文旨在讨论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顺周期性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本文还简要介绍中国金融业改革以及我国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而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本文中的部分观点曾于2008年11月15日巴西圣保罗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阐述过。

●文章明确点到了“信用评级”等敏感词汇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与前两篇《思考》本质不同的是:两篇《思考》思考的都是“国际经济与金融”已经暴露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法,第三篇文章则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明确点到了“信用评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资本约束”等关键词汇。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信用评级业由少数几家大型机构主导,它们几乎提供了全部重要的评级服务。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具体评级相关性较高,它们叠加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周期性力量。经济繁荣促使乐观情绪产生,经济衰退则导致悲观。众多市场参与者使用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并作为业务操作和内部考核的标尺,在机构层面产生大量的“羊群行为”。

●周小川先生的这篇文章的针对性极强,可以说是针对“欧美妥协”而“量身定做”的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结合前面的“第二、三、四”,也就不难看出,周小川先生的这篇文章的针对性极强,可以说是针对“欧美妥协”而“量身定做”的。非常清楚,仅以十分重要的“信用评级”的为例,如果欧洲对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就是“欧洲也要有三大评级机构”、就是“欧洲的评级机构要与美国评级机构平分市场”,从而“共同决策、共同引导”市场的繁荣或者悲观,并由此决定“欧美”所期望的“羊群行为”,那么,我们从周小川先生的文章中得到的结论就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欧美金融危机将“继续”是“欧美”自己的事情,你们自己就关起门继续去“自己玩自己”好了。

●文章“介绍”的是中国经济与金融“相对稳定”的经验、说的是“中国是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

显然,在文章中,周小川先生是不会直接拿出“这个结论”的,但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所有的文字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反复论证”这个结论。在第二部分中,介绍的是中国国内经济与金融“相对稳定”的经验,说的是“中国是如何如何做好自己事情”,我们从这部分文字中得到的结论就是:如果“欧美”以为彼此相互妥协就可以“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可以确保西方可以继续主导国际金融体制,就可以把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稿权,就可以继续把持“信用评级”的操作权,就可以继续人为的制造、决策、引导所谓的“羊群效应”,就可以继续通过某些改头换面的金融游戏、继续从南方经济身上赚取超额利润的话,那么,由于中国经济即有“相对稳定的经验”、且“这些经验”已经初步遏制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中国经济即有时间、也有能力继续去“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非常清楚,不论是从“时间因素”还是从“内容因素”来观察,周小川先生的第三篇文章,都是对欧盟那种“再等一等、再看一看.......”之投机心态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欧美”那种霸权心态的最直接否定。显然,伦敦国际金融峰会就要召开了,周小川的三篇文章,虽然以“思考”的形式、从理论上直接否定了美国想维持的“美元本位制”,也从理论上间接否定了欧盟想实现的“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总体上看,它们更多是一种“思考”、而不是“结论”,更不是准备“立刻操作出”一种“新世界货币”的“行动纲领”。另外,不论是“美元本位制”还是“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都是“西方”企图继续把持国际金融主导权的两种模式,但这个“西方”并不包括日本。还有,在“美元本位制”与“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之间,它们即有企图由“西方”继续把持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共同利益,也有“到底是由美国为主、还是由欧洲为主”重构国际金融体制的根本矛盾。再加上日本也被排除在外,因此欧美所达成的妥协是不稳定的,更多是种权宜之计。

●北京通过周小川的几篇文章,从理论上攻击“美元本位制”的主要意图在于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通过周小川的几篇文章,从理论上攻击“美元本位制”的主要意图在于:

第一,中国作为“三边撕裂之外”最具实力的国家、在经济结构与“三边(欧美日)”经济同时互补的经济体,可先在“理论层面”上激化“欧美日”有关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矛盾,同时在“操作层面”有效提升自己居中平衡的权重;欧盟在两篇《思考》之后,就在短短几天内成功迫使美国在包括“信用评级”、“对冲基金”监管等核心问题上做出某种妥协,这本身就是“欧美”争夺国际金融主导权矛盾进一步激化的体现。这种局面恐怕正是北京“当前阶段”最希望达成的局面

第二,中国作为“南北撕裂之内”最具经济实力的南方国家,可先在“经济层面”举起“南方经济利益”的大旗,即可在南方国家的支持下,作为南方经济的代表、明正言顺地代表南方国家“要求”北方国家让渡部分国际金融话语权,并在这一“要求过程”中顺势强化自己居中平衡“三边矛盾”的经济平衡能力。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总体上看,北京的这一招“诉”的是“美元本位制”的罪恶,“打”的是“新世界货币”的旗帜,“走”的是一条“尊王(新世界货币)攘夷(美元本位制)”的路子,“瞄”的是“三边矛盾”的间隙,“玩”的是“锄强(美元)扶弱(欧元)”的策略,“拿”的是居中平衡的“权重”,“撑”的人民币慢慢国际化的空间,最终“求”的是“构建一条以人民币、欧元、美元为中欧美制衡架构”的格局。

显然,顺着“上述招数”的秩序,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在北京“瞄”着“三边矛盾”的间隙,有意“锄强(美元)扶弱(欧元)”的策应下,欧洲才成功迫使罪恶的“美元本位制”做出某种让步的。我们也不难看出,一旦“欧美”间达成的、包括信用评级、对冲基金监管等核心内容的“第二、第三、第四”等具体细节得以兑现,那么,不论欧盟是否支持北京的“思考”、是否同意构建一个“新世界货币”,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元本位制”已经被有效削弱了。而在“美元本位制”被有效削弱、但欧元又不足以与美元全面抗衡的阶段,也正是北京伸手“拿”居中平衡的“权重”,“撑”人民币慢慢国际化空间的最好机会。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在目前阶段,在“欧美”达成所谓妥协的情况下,北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绝不反对”欧美之间达成的妥协,但也绝不支持“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北京其次应该做的,就是在美国兑现、或者美国拒绝兑现其“妥协”的过程中,一边拼命摇动“新世界货币”的道义大旗,一边耐心等待“加重”平衡权重的良机。

●华盛顿为一系列鲁莽测试付出的沉重代价

前面再次提及一个观点,即: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也就是说,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或者对“中欧俄美”之间每一方而言,在处理事关“其它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遵循“可以彼此战略测试,但行为方式不得鲁莽,否则,一旦局面脱离测试范围、被它方所利用,继而造成失控,相关方就必然付出沉重的战略代价”之准则。显然,北京直击“美元本位制”的两篇《思考》,恰恰是美国不惜以所谓“南海测试”等鲁莽方式直接测试中国的政治、军事战略底线,不行,又以“直接开动印钞机”的鲁莽方式、直接测试中国的经济战略底线,从而招致中国的断然反击。而它被迫与欧盟达成金融妥协,不论最终是否会兑现,都是华盛顿自己付出的沉重代价。

●就所谓的“南海测试”,华盛顿又搞起了小动作

我们注意到,自美国国防部长盖茨3月18日以“近日中美船舰对峙事件,并不代表中国有意将美国太平洋舰队逐出南海”为由公开表示“没有必要派出战舰为侦测船护航”还没几天,就所谓的“南海测试”,华盛顿又搞起了小动作:第一,在盖茨宣布“没有必要派出战舰为其侦测船护航”之后,准确地讲,在那两篇《思考》之后,美国国防部公布中美南海对峙的一段录像,并声称是中方先袭击“无瑕”号的声纳系统(也就是我们在讨论中所说的“鱼类新品种”)。

第二,有消息称,一艘由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负责使用的“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下周计划到达中国台湾和大陆南方省份附近进行考察,据说该科考船计划进行的海底地理调查中,可能有一部分将在距中国海岸200海里范围的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值得一提的是,“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是一艘地球物理学探索船,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共同拥有,与“无睱号”军事间谍船相比,它是艘民用船,但是,它带有气动声源阵列拖曳系统,探测能力很强,也可以执行某种间谍任务。显然,“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与“无睱号”间谍船一样,都附加有针对中国的“南海测试”任务的。但相对而言,“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的测试方式就理性得多。

●“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与“无睱号”间谍船所担负的测试任务可能有所区别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华盛顿也明了北京的这一招是“虚多实少”、且在等待“欧美兑现妥协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战略机会,因此,“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与“无睱号”间谍船所担负的测试任务可能有所区别。值得强调的是,“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其实也是间谍船)的测试任务,可能与朝鲜试射卫星(其实也是导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认为,朝鲜之所以坚持要试射卫星、且坚持要在4月4日到8日之间发射,显然担负有测试“三边(欧美日)撕裂”之“东北亚政策取向”的意图。不要忘记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北上战略”息息相关,中国东北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正是中国推行旨在全面提升“北上战略”之中国重工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局势的变化,朝鲜导弹试射的进度可以考虑进行一定的调整

显然,在中国已经于会前、用两篇《思考》提前策应了欧盟的情况下,如果“欧美”在伦敦国际金融峰会达不成实质性突破(欧美已达成的妥协无效)、或者“欧美”在峰会上达成了实质性突破(欧美正式公布妥协的具体细节及相应时间表),那么,“三边撕裂”都有个激化的问题,“欧美”达不成实质性突破(欧美已达成的妥协无效)的情况意味着伦敦金融峰会彻底失败,也就意味着欧美金融危机将快速深化,意味着“欧美日”中的一方(欧盟)、或者两方(欧盟与日本),必然回过头来与中国等南方经济达成经济上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全面提升“北上战略”之中国重工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能促成日本、或者欧盟“愿意”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参与中国北上战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说过,作为一种测试,根据局势的变化,朝鲜导弹试射的进度可以考虑进行一定的调整。在中国通过两篇《思考》已经提前给出了“伦敦 金融峰会”的态度、并迫使美国向欧盟承诺让步之后,伦敦金融峰会能否成功,本质上已经是“欧美”之间的事情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伦敦金融峰会失败(欧美不欢而散),在欧美金融危机必将继续深化的情况下,朝鲜导弹试射可能如期进行,一方面以拿到“三边撕裂”之欧盟、日本的东北亚政策取向,另一方面,也顺势测试一下美国反导系统(已声称可能拦截的日本反导系统就是美国的)的真实效能、特别是再次测试“美日军事同盟”的有效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那只“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倒有可能表现得规规矩矩,或者在中国政府的批准下、在指定区域进行科考;萨科齐“提前组建”的这个“豪华版访华团”也会如期访华,日本首相的访华行程也就容易安排得多。如果伦敦峰会成功(欧美同意一个时间表,以慢慢兑现妥协条件、以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那么,朝鲜导弹试射不排除有推迟的可能性。显然,最好的发射窗口应该选择在“三边撕裂”撕裂得最激烈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那只“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就有可能在南亚局势风云再起的背景下,被中国的“XXX”号渔船加以围堵、或者驱赶。当然了,这些只是我们的评估,至于局势最终如何演绎,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东方时事:北京炮轰华盛顿!美国付出沉重代价!上

星期五 09年03月27日
美财政部长:愿意探讨周小川国际储备货币建议
【综合消息】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25日表示,他愿意就中国提出的建议进行探讨。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建议在国际储备中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用途。盖特纳向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表示,他还没有就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有关在国际储备中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用途的建议进行研究,但他表示:“对这个问题,我们持非常开放的态度。”他表示,扩大特别提款权的用途应被认为是一个“渐进”的步骤,而不是一个朝“全球货币联盟”迈进的步骤。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支持的一种合成货币单位,代表了一篮子实际货币。美国财长盖特纳: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

【综合消息】综合外电报道,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接受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申明自己赞同强势美元,并称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盖特纳称,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重申了以往美国财政部长的一贯措辞。他还表示,美国计划作出的政策决定将支持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并提振美元。而盖特纳上午在纽约出席外交关系协会的一个活动时对中国央行行长表示了赞赏,而后者本周初呼吁创建新国际储备货币。盖特纳的讲话推动美元兑日圆在周三前市跌至盘中低点。不过,同样是在该会议上,盖特纳澄清了他的立场,表示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继续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盖特纳在CNBC电视频道表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非常有力的稳定性作用。盖特纳说,美国政府与中国方面正在展开非常紧密的合作,他对中国政府当前奉行的政策有信心。他还表示,7000亿美元救市得计划项目下仍有足够资金用于开展遏制危机的行动。盖特纳在采访中表示,目前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下仍有大量资源。他还说,政府将快速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与此同时,盖特纳还表示,为了帮助美国经济复苏,私人部门将必须承担一些风险。他说,要度过这个危机,投资者需要有承担风险的意愿。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几段文字,原文是:第一:盖特纳上午(25日)在纽约出席外交关系协会的一个活动时对中国央行行长表示了赞赏,而后者本周初呼吁创建新国际储备货币。盖特纳的讲话推动美元兑日圆在周三前市跌至盘中低点。第二:不过,同样是在该会议上,盖特纳澄清了他的立场,表示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继续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第三:盖特纳在CNBC电视频道表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非常有力的稳定性作用。盖特纳说,美国政府与中国方面正在展开非常紧密的合作,他对中国政府当前奉行的政策有信心。对上面三段文字,东方经济评论员想强调的这样几点:首先,因为“第一”(他愿意就中国提出的建议进行探讨),导致当时外汇市场美元盘中兑主要货币出现暴跌;请大家注意,包括日元。其次,因为美元盘中兑主要货币出现暴跌,导致“同样是在该会议上,盖特纳澄清了他的立场”,也就是“美元仍然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继续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华盛顿非常清楚北京的意图:北京的这一招是“虚多实少”在我们看来,面对周小川直击“美元本位制”的两篇《思考》,盖特纳之所以会以“愿意就中国提出的建议进行探讨”迅速进行回应,主要在于两点:其一,华盛顿非常清楚北京的意图:北京的这一招是“虚多实少”;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相对实力”已经下降的华尔街,显然高估了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其二,金融危机中的华尔街,似乎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其“相对实力”已经下降,它显然高估了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因此,在“其一”的基础上,盖特纳以“愿意就中国提出的建议进行探讨”、高姿态地“强接”周小川抛出的“球”之后,“高估了自己对国际金融市场控制力”的华尔街也就立刻看到了“它不希望看到的一幕”,那就是:随着有关“盖特纳愿意讨论特别提款权货币”的新闻不断出现在交易员的电脑上,美元兑欧元汇率迅速下跌了1.3%。

●无可辩驳的一个事实至于盖特纳随后澄清:“我认为美元仍是全球占主导地位的储备货币”、而美元也因这一澄清“收复了大量跌幅”,整个过程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个事实:因美元信用根基已被“美国单方面开动印钞机”所掏空,尽管北京通过周小川行长的两篇《思考》、仅是用“关于新世界货币的思考”去“虚多实少”地恐吓了一下“美元本位制”,就已导致其摇晃不已了。值得强调的是,所有这些,都发生在市场认为“北京眼下只是说说而已”的大背景下。但对美元而言,这反倒更能说明问题的重严性。

●华盛顿近期在“运作”中美关系时要小心一点儿因此,如果“美元本位制”一味地想以一幅“尽可能轻松的态度”来“高调”证明“美元没事、也不可能有事”、并以此心态来“具体指导”近期的中美关系、甚至“中欧俄美”关系之“运作”的话,那么,一不小心、一旦北京将“虚多实少”的招数转换成“实多虚少”招数,“美元本位制”即便不死也要再脱一层皮。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近期在“运作”中美关系时要小心一点儿、至于“实多虚少”招数是什么?如果欧盟在“三独”问题上没有小动作,人民币“缓慢升值”就是可选项之一。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缓慢升值”方式,作为一个思路,不妨如此:今天升10点,明天回9点,这样,100点的“指标”就够用99天的了,与此同时,尽量保持人民币与欧元之间汇率的稳定。当然了,具体做法未必如此,原理却不妨如此。总之,“缓慢升值人民币”即要达到“全面制造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之市场预期”目的,又要达到“尽量减少人民币升值过快对中国经济产生过大负作用”的目的。当然了,途中,如果美国哪一天在中美关系的问题上表现得足够小心,也可以“重新计算”。

●再谈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众所周知。

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俄罗斯政府在处理“新星号”事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战略心态(意图向其它势力、特别是中国方面摆出俄罗斯还有更多的‘战略利益排列与组合’)”,我们曾经说过给这样一组观点:其一,我们认为,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中俄”两国中央政府之间能否合作一致,能否还原真相、特别是能否在真相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在某种意义上讲,将成为“中俄”之间、“中俄欧美“之间,甚至南方与北方之间战略互动的“重要风向标”!其二,我们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亚、南亚、东亚、东欧“风云突变”的复杂背景下,如果“中俄”彼此之间在中亚、南亚、东亚方向“不尽快”明确“合作内容”,即便“中俄”之间今天没有发生“新星号”事件、明天也会发生!

其三,如果我们再扩展一下,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亚、南亚、东亚、东欧“风云突变”的复杂背景下,如果“中俄欧美”彼此之间在全球重要层面不尽快明确“合作内容”,那么,类似“美俄”卫星对撞,法英战略核潜艇对撞、以及中俄“新星号”的事件这类的、或“人为”、或者“偶发”的重大事件,还会频繁出现:即便今天没有“中俄”之间的“新星号”事件、明天也会有“中欧”之间的“新新星号”;即便明天没有“欧俄”之间的“新新新星号”事件、后天就一定会出现“美俄”之间的“新新新新星号”事件;也就是说,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或者对“中欧俄美”之间每一方而言,在处理事关“其它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遵循“可以彼此战略测试,但行为方式不得鲁莽,否则,一旦局面脱离测试范围、被它方所利用,继而造成失控,相关方就必然付出沉重的战略代价”之准则。

其四,在我们看来,这一准则对在“伊核六方会谈”中,以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德国、英国为“单位”进行角力的每一方都适用;或在巴以和平问题、科索沃问题、格鲁吉亚问题中、以“中、欧、俄、美”为单位进行角力的每一方都适用;在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问题中,以中国、俄罗斯、欧盟、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为单位进行角力的每一方也都适用;至于在东亚方向,在以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为单位进行角力的过程中,它对每一方更加适用。

●“中欧俄美”之间的战略互动,在五个方向同时有了异动作为“新星号”事件一个值得注意的“相关新闻”,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执法部门日前“罕见地”开枪打死了几名抢劫中国商人的歹徒,并高调预以报道,在我们看来,尽管“新星号”事情仍然没有发展到“还原真相、在真相基础上依法处理”的标志性阶段,但在明眼人看来,该“相关新闻”在“中俄”之间、“中俄欧美“之间,甚至南方与北方战略互动之间,部分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也正是在这之后,“中欧俄美”之间的战略互动,在五个方向同时有了异动,除了北京开始拿“特别提款权”公开“消遣”美元本位制之外,俄罗斯的“异动”特别明显。我们再来阅读几则消息

吉尔吉斯斯坦:不考虑让美军重返马纳斯军事基地
【莫斯科消息】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吉尔吉斯斯坦称不考虑美军再次返回马纳斯军事基地的可能性。今年8月份美军应当从该基地撤出。这是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部长萨尔巴耶夫26日做出的表示。 萨尔巴耶夫在莫斯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我们不考虑美国重返空军基地可能性的问题。” 今年二月份,吉尔吉斯解除了与美国签署的关于美军在吉境内部署空军基地的合约,并正式通知美国。根据协议,美军应当在8月中撤出空军基地。 尽管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已经做出决定,美国政府不止一次声明表示,就空军基地问题并不是再没有可能与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进行谈判。俄罗斯外交部:朝鲜最好不要发射火箭

【莫斯科消息】据当地媒体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阿列克谢.博罗达夫金今日在莫斯科表示:“朝鲜最好不要发射火箭。”不顾俄罗斯抗议 美国总统奥巴马仍支持北约东扩

【布拉格消息】布拉格3月26日消息,据奥地利公共电视台ORF网站报道,尽管俄罗斯一再反对和抗议,美国总统奥巴马仍然支持北约东扩。  虽然美国政府希望与俄罗斯改善关系,但是北约必须发送一个“清楚的信号”,即那些希望成为北约成员国的国家还是可以加入这一组织,奥巴马25日在白宫对即将离任的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说。季莫申科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尚面临很大阻碍

【东京消息】乌克兰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26日认为,乌克兰通往加入北约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很大的困难,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阻力。这是季莫申科26日在东京出席由日本国际友好交流委员会组织的座谈会上做出的表示。当天众多的外交界和实业界人士以及媒体记者和专家代表参加了这个座谈会。  季莫申科说:“存在一些阻碍,阻挠我们尽快的加入北约。所有政治力量,包括总统都在讲,加入集体安全机制只能通过全民公决。但现在乌克兰只有30%居民赞同加入北约,其他人持反对态度或者犹豫不决。”  季莫申科还说,“在北约内部也是意见不一”。她承认,这些分歧阻碍基辅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

【时事点评】通过“俄罗斯外交部:朝鲜最好不要发射火箭”这则新闻,我们不难看到:
●俄罗斯对朝鲜试射导弹的态度几经转变在东北亚方面,针对朝鲜导弹试射问题,俄罗斯的态度已经由最开始的“如果途经俄罗斯上空,并造成威胁,俄罗斯有可能击落”、一度转变成“在搞清楚朝鲜发射的是导弹还是卫星之前,各方面不要草率行事”,直至今天又转变成“朝鲜最好不要发射火箭”。显然,俄罗斯的“这份态度转变”,是中俄之间经历了俄方炮击“新星号”、朝俄之间经历朝鲜扣留俄罗斯船只等一系列“战略噪音”之后,俄罗斯重新向“中俄朝”之东北亚共同利益“重新靠拢”的初始信号。

●北约(美国)经由俄罗斯向阿富汗提供非军事补给的事情出了麻烦而通过“吉尔吉斯斯坦称不考虑美军再次返回马纳斯军事基地的可能性”,我们也不难看出,北约(美国)经由俄罗斯向阿富汗提供非军事补给的事情出了麻烦。

●美国拿“东欧利益”与俄罗斯交换“南亚默契”的问题上并不如意

至于“美国不顾俄罗斯抗议、奥巴马仍支持北约东扩”,则说明在美国拿“东欧利益”与俄罗斯交换“南亚默契”的问题上并不如意;

●引发俄罗斯的一系列动作最后,由于欧盟将俄罗斯排除在外,单独与乌克兰单独签订“乌克兰输气系统现代化改造合同”,引发了俄罗斯的一系列动作:比如:俄罗斯总理普京3月23日警告“如果欧盟忽视俄罗斯的利益,俄将重估与欧盟的关系”;3月23日,俄罗斯联邦常驻联合国代表维塔利·丘尔金在安理会会议声称:科索沃阿族当局仍然无视塞尔维亚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权利。联合国对科索沃阿族当局保障塞族人权和安全的要求实际上已经被‘阉割’,并警告:目前科索沃为政权夺利导致集团摩擦,激进势力重新抬头的局势,就类似“社会经济崩溃”。 不仅如此,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阿纳托利·雅诺夫斯基3月23日(北京时间24日)宣布“俄罗斯和中国已经结束石油领域合作协议细节协商 协议规定修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石油,以及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从中方获取贷款”。等等。

●美俄之间“利益交换进程”的问题出在美国一方从上面所列举的一系列情况来看,至少说明了这么几个问题:首先,在“美俄”无法交割“东欧利益与南亚默契”的现实下,俄美之间的“有话好好说”也就成了“没有了话可说”、但还暂时没有演化到“没有好话说”的地步!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目前仅仅是由吉尔吉斯斯坦方面出面,以“不考虑美军再次返回马纳斯军事基地的可能性”来强调“俄罗斯不高兴”,而不是由俄罗斯自己出面,直接拿“过境俄罗斯进行非军事补给”说事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并没有将“过境之门”彻底关死,显然有所期待。可以肯定是,美俄之间“利益交换进程”的问题出在美国一方。

●美国人也“还想继续努力”!而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莱文24日(北京时间)也公开表示“美国应该寻求与俄罗斯合作建立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以防止伊朗导弹威胁”的情况来看,在“东欧利益与南亚默契”交换问题上,美国人也摆出了一副“还想继续努力”的姿态,当然了,这对欧盟而言,也是华盛顿在刻意保留一个“美俄”之间的“排列与组合”。

●如果“欧美”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应对稍有失误,“中欧俄美”战略互动就会被“全面顶回”到科索沃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从“时间因素(都是在周小川行长两篇《思考》发表之后),还是从“内容因素(中欧俄美之间的战略互动,都是以伊核为核心,科索沃、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东和平进程、格鲁吉亚等问题都是其外围)”来看,自北京冲着“美元本位制”打出“有必要构建一种新世界货币,并明确称特别提款权(SDR)就可以考虑”这张重牌之后,一度被“美国为主、欧洲为辅”的西方势力“定向”在南亚方向、并沉淀在巴基斯坦稳定问题上的“中欧俄美”战略互动,如果“欧美”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应对稍有失误,就会被立刻“全面顶回”到科索沃方向,并“从此固化”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之中、全面表现在欧元与美元的争斗中。

●华盛顿被迫地“主动缓和与欧盟之间的关系”

显然,借中国金融《思考》、并主动攻击“美元本位制”这股东风,在逼迫美国让渡部分国际金融主导权的问题上,欧盟是不会主动让步的,而对北京而言,如果“欧美”中的一方稍有失误,导致双方无法妥协,便能一击成功,即可定下“以人民币、欧元、美元为主线的中欧美制衡格局”;在这种危险下,因“单方面开动印钞机”而犯了众怒的华盛顿,暂停“东欧与南亚”之间的“美俄交换进程”,暂时从东欧收手,通过一定的让步,主动缓和与欧盟之间的关系,与欧盟联手全力避免上述局面的出现,也就成了一种“被迫、但不失为冷静的选择”。讨论进行到这里,我们对“欧美”各自会对两篇《思考》采取何种态度也就不难猜测了。

●两篇《思考》的内在要点在于“外”而不在于“内”,在于“思考”二字

在之前的点评中,对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那两篇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及《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给出了大量的讨论纪要,在这里,为了更好地进行讨论,我们对主要观点简单做个回顾。第一,在我们看来,《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显性要点”在于: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并明确表示:应着力推动SDR(特别提款权)的分配。第二,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儿,那么,《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隐性要点”在于:作为美国金融资产的最大持有国,中国担心美联储凭借其“美元本位制”的特权“单方面开动印钞机”所带来的美元资产贬值、恶性通胀、以致世界经济陷入全面混乱的危险。第三,如果我们继续深入一点儿,那么,周小川所撰写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之“内在要点”其实并不在于“内”而在于“外”:不在于文章的内容,而于在文章题目本身,即《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思考”二字。

●周小川先生“思考”只是一个“思考”,并非“结论”

显然,迫使周小川“思考”的原因是美联储凭借其“美元本位制”的特权“单方面开动印钞机”,为了避免随“美元滥印”而来的恶性通胀风险、以致世界经济全面混乱,周小川“思考”的内容、自然就免不了考虑一下“俄罗斯的提议(超国家货币)、欧盟的计划(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在东方时事评论员、经济评论员们看来,在中国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只要仔细阅读《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就不难体味到:周小川先生“思考”的结果包括两点:第一:中国认识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并且其系统性风险被目前的金融危机所放大,中国认为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至于改变的方式,也就是“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第二:至于SDR(特别提款权)这个概念,在“目前情况”下,就象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它即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法,但也仅是“一丝希望”而已!(对所谓的“目前情况”,我们稍后再做展开)。也就是说,《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只是一个“思考”,并非“结论”。

●“方方面面”对“思考”与“结论”之间的本质区别非常清楚

根据我们的观察,相信“方方面面”对“思考”与“结论”之间的本质区别非常清楚。因此,对“中国金融政策”非常关注的“欧美”出于各自的利益,在第一时间里,就迅速地给出了“不同态度”:首先,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就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发表的第二天,美国媒体的“报道热情”不怎么高,相反,美国奋斗在“金融危机”第一线的实权人物“悉数发声”,其中,美联储主席贝南克、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是轮番批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相关观点。不仅如此,他们的老板--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亲自出马,他一边有针对性地强调“美元目前格外强劲”,一边明确对“创立新的全球货币形式以取代美元的建议表示怀疑”,最后还一口就咬出了结论,说:“没有必要设立一种新的全球货币”。

●美国媒体与美国政府的处理方式与处理原理非常清楚,对周小川先生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美国媒体之所以“报道热情”不怎么高,显然是想拿它当一种“思考”来处理,这样处理的“原理”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听到!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尽量”在媒体层面消除负面影响!并将“定调权”留给政府。而美国奋斗在“金融危机”第一线的实权人物之所以“快批”周小川,显然又是想拿它当一种“结论”来处理,这样处理的“原理”是以“周小川先生,我们不需要世界货币”的回绝方式来立刻推翻“结论”,好处仍然是“尽快”在官方层面消除负面影响;

●欧洲人的反应则与他们的美国同行刚刚相反

有意思的是,欧洲人的反应则与美国刚刚相反:欧洲媒体的“报道热情”异常高涨,从法国到德国媒体、再到英国媒体,什么“中国决心倡建一种全球货币以取代美元”,什么“中国对持有的庞大美元资产有可能迅速贬值极其担心”;更有甚者的是英国《金融时报》,直接以《中国计划终结美元时代》为标题发表社论,社论主要讲了六个要点:第一,中国积累了太多美元计价的证券,使自己对美国的风险敞口过高。第二,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说明,美国将国内经济的需要完全摆在债权人利益之上。因此,中国担心未来可能的通胀可能会使他们付出高昂代价;第三,中国提出、并拥有另一种安全的储备资产将符合中国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美国不利。当然,这将增大美国为其赤字融资的难度。第四,美国当局应该明白:不要指望世界如此紧密地配合它自己刺激需求的意愿;

●欧洲主流媒体的结论就是:周小川的文章“是个不错的建议”!

第五,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发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来创立一种超级储备货币。而要使这一设想成为可能并让更多国家接受,文章认为周小川所建议的“拓宽特别提款权的用途,将收支盈余国家的部分外汇储备交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集中管理,加上其它必要的改革措施,这一计划也将授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大的权力,使之行动更加灵活”是可行的。第六,文章的结论是:“是个不错的建议”!总之,欧洲主流媒体的结论就是:周小川的文章“是个不错的建议”!

●欧洲媒体“代表欧盟官方”进行定调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深入挖掘”《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问题上,欧洲媒体明显在拿它当一种“结论”来处理,这样处理的“原理”在于“广而告之”;这样处理的好处就是“尽量”扩大对美元不利的影响!从而以媒体的形式“代表欧盟官方”进行定调。与此同时,与美国同行一样“奋斗”在“金融危机”第一线的欧洲实权人物却“集体沉默”,针对《思考》,我们“找不到”默克尔的声音,也“找不到”萨科齐的身影,即便是正忙着准备伦敦国际金融峰会的布朗,那几天也表现得“没有这档子事儿”一般。非常清楚,在欧盟、欧盟核心成员国政府层面,这是在“刻意”拿它当一种“思考”去处理。这样处理的“原理”是“欧洲并不肯定‘思考’是否必定转化为‘结论’”;在伦敦G20国际金融峰会即将召开之前,这样处理的好处则是:在欧洲媒体已经将“欧盟官方态度”进行“广而告之”之后,欧盟还可以“利用开会之前,甚至开会期间的这段时间,再等一等、再看一看.......”!

●欧洲人即想“再看看”北京的最后态度、恐怕更想“再看看”华盛顿的最后态度

也就是说,遭北京炮轰的华盛顿,如果这个时候在让渡国际金融话语权的问题上,不拿出点实质性东西出来的话,那么,即便“中欧俄美”的战略互动最终被顶回到科索沃方向,欧盟“也准备认为”周小川的文章“是个不错的建议”!毫无疑问,欧洲人即想“再看看”北京的最后态度、恐怕更想“再看看”华盛顿的最后态度。

●欧洲人“还想再看一看”的心态,在法国人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

事实上,欧洲人“还想再看一看”的心态,在至今仍然不肯在政治上向北京低头认错的法国人身上,体现得特别突出。我们知道,就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与《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发表之后,被国内层出不穷的罢工闹得焦头乱额,并明确被北京排除在“胡锦涛主席G20峰会会晤名单”之外的萨科齐政府,“一明一暗地”做了两件事情:头一件事:法国政府通过媒体(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24日发表文章放了“两股风”:第一股风谓之为:尽管中国外交部公布的、胡锦涛主席准备会晤的元首名单中没有萨科齐的名字,但中法首脑还是“有可能”在G20国际金融峰会上会晤的。第二股风谓之为:文章明确写道:法国即将进行修补法中关系的一系列访华行动,并在四月份法国将刮起访华之风;如果伦敦峰会(中法元首)无缘相会,两位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和德斯坦将先后访问北京,此后还有7月初的世界G8峰会。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将于4月初带领法国十大企业高层组成的代表团访华,参加4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法经济研讨会。此外,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夸耶也计划于4月底访华。

●不论是“第一股风”还是“第二股风”,都是“将来时”

请大家注意,按《费加罗报》的文笔,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第一股风”还是“第二股风”,都是“将来时”。至于7月初的世界G8峰会、那更是“将来的将来”了!

时事猛文: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国念的是哪一本经

邓公曾说过,中国要韬光养晦,埋头苦干,不扛大旗不当头,这样做目的其实很简单,不要让中国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尽可能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以求可以安心地发展经济。
  最近,央行行长周小川对美元地位的连续开炮却似乎打破了这种“不扛大旗不当头”的原则,有网友担心这可能是周小川的一时冲动,中国在此方面向强大的美国开炮这样做会引火烧身,那么,如何来看待周小川高调要求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一事?
  我们先来理一理关于此事的前前后后:
  先是人代会结束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抛出了中国的担心,“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美国国债持有国,对美国国债的安全性深感忧虑。”
  接下来美国总统奥巴马信誓旦旦地回应说,美国保证外国所持美元资产的安全。
  奥巴马的话刚结束没有多久,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拿出上万亿美元购买债券,立即导致美元的贬值,美国人用事实告诉世界,告诉最大的债权国中国,他们是如何“保证”各国所持美元资产的“安全性”的。
  对于美国的举动,中国并没有直接回应。
  正当美国觉得他们可以愉快地无耻地继续用他们的印钞权拉世界给他们的危机垫底的时候,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文章出来了,完全超乎世界的想象,这次中国人没有和稀泥,似乎要革美元的命,建议的核心就是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言下之意就建议废除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
  如此一石激起千层浪,以美元为首的一派坚决要捍卫美元的地位,以欧元为首的一派则在盘算着如果真要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一事对欧元无法上位的不利影响,以新兴国家(俄罗斯、巴西等)及受益国际组织(联合国、IMF)的一派则支持中国的主张,一时间,在G20峰会召开前夕,围绕国际金融改革之事的争论,因为中国的提议而走向了白热化。
  中国想要干什么?为什么不担心与美国唱对台戏的后果?小民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小民认为,中国在唱的这台戏,叫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显然,周小川的行为绝不是个人冲动,而是中国政府在认真分析当前国际环境之后而精心做出的选择,虽然看似中国在出头,实际上,中国已经充分考虑了这种出头后的结果,中国不当出头鸟,而是要做领头羊。
  上次提到出头鸟与领头羊一事,用在了法兰西总统萨科齐身上,这兄弟的政治理想与身体长度不成比例,想当领头羊,结果做成了出头鸟。萨科齐高喊一句口号冲出了林子,结果发现,没有人跟进,暴露在枪口下的只有他自己,结果被中国人按在林子外一顿狂殴。
  中国不会笨到像萨科齐那样,中国知道美国的地位,知道中国无法在短期内与美国硬扛,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就必须对美国一昧退让。
  美国人的狂妄已经到了让中国无法不做出反击的地步了。最近的例子,一方面,美国的国务卿跑到中国来,请求这个最大债权国再多借点钱给美国,一方面,美国军方的间谍船开到了中国的经济专属区大肆进行间谍侦察,而且还会恶人先告状,对待这样一个美国,不能用常态回应了。
  所以,中国没有选择在军事方面与美国硬对硬,而是选择美国最软的被世界千夫所指的美元货币地位一处下手了。
  在下手之前,中国已经充分了解世界各国的立场,一月二月的全球大调研不是去环球观光的,是充分了解各国态度的。中国并非是第一个主张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俄罗斯早就有这种提议,一些国际组织也有这种提议。在美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都深受其害,这种局面下中国的建议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众多的支持,从而避免了中国独自暴露在美国的枪口之下。美国要面对的就不只是中国一国的呼声,美国就只能想办法向世界解释美元可以比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更有利于各国利益,这就意味着,美国必须要采取措施避免各国所持美元资产的进一步贬值,否则,美元获得的批评就会越来越大。
  如果是这样,中国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国并没有寄希望短期内可以改变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周小川这位央行首任博士行长显然清楚国际储备货币所需要的经济与军事方面的双重实力支撑,他比谁都清楚美元的国际地位不会在短期内被终结,所谓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不是十年八年内可以出现的,中国明修的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这个“栈道”,暗渡的是提高人民币地位的这个“陈仓”,当美国忙于如果应对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这个烫手山芋时,就避免了其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更大破坏性,避免让中国在美元的胡作非为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当世界的焦点集中在美国的作为上面的时候,中国可以继续推动与各国签定货币互换协议,可以继续低调推动人民币的全球化,直到有一天让人民币真正上位。至于上位的时间表,中国已经给出了,在2020年之前把上海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的计划,这意味着,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让人民币(我觉得极有可能改成中元)成为与美元、欧元地位不相上下的全球货币,在2020年前成为在国际金融秩序中获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
  我们不想与美国撕破脸,毕竟中国的最大贸易顺差来自美国,毕竟美国还是世界头号强国,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草草的建议,我们没有提出具体的激发美国愤怒的措施与时间表,我们甚至还会考虑继续购买美元国债,而这一切,一方面是提醒美国注意对中国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希望让人民币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所以,在提出建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一事上面,中国还是选择了一种尽可能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可以让自己安心做事的方式,在这件事情上,中国念的不是造反经,而是壮大经。(谁为谁狂于2009年3月29日)

《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和北京正在暗中策划重大交易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3月26日文章】:中国的重大交易(作者 美国肯尼迪政治学院国家间冲突研究计划主任、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罗伯特·罗特伯格)
在20国集团(G20)准备在下月召开峰会讨论世界经济问题之时,华盛顿和北京正在暗中策划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重大交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月就暗示了这一点,她表示,美国不会批评中国侵犯人权的做法。
中国和美国彼此需要。中国希望美国保证其持有的数万亿美元国债的安全与价值。中国希望美国停止无谓地批评其外汇和人民币政策。中国还希望美国重振全球经济,以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能达到8%以上。否则,社会动荡可能加剧。
中国不希望美国在人权问题上施压。在西藏、新疆以及中国糟糕的食品安全记录等问题上,中国显然也是这种态度。
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和其他议员对美国政府立场的转变感到震惊。国内外对中国的批评有理有据,但是国务卿希拉里和总统奥巴马知道,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朝鲜、缅甸、伊朗、苏丹和津巴布韦等重重安全问题上,华盛顿需要中国的帮助。
中国如果不支持通过谈判达成拆除朝鲜铀浓缩和导弹发射装置的协议,就不可能抑制平壤政权的核野心及其为非作歹的能力。只有中国具备对金正日及其政权施加影响的必要手段。
在缅甸问题上,希拉里承认美国和欧洲的制裁收效甚微,执政的军人集团无视联合国、东盟和西方提出的尊重国内人权和政治权利的要求。缅甸只响应北京的要求,因为北京是它的资金提供者、主要的武器供应商、商业和战略伙伴以及重要的经济依靠。
在伊朗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也需要中国和俄罗斯的帮助,以寻求外交或经济手段阻止伊朗获取核能力。若没有它们的支持,将难以遏制或阻止伊朗成为核弹制造国。
在非洲,中国是主要投资者。中国10%的石油进口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和苏丹。中国还从赞比亚进口铜等矿产品,从津巴布韦和南非进口铂和铬。中国从非洲购买大量木材。这些商业行为不会引起非洲或美国的反对,华盛顿也不应担忧中国在非洲进行的港口、铁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继续疲软,有必要在财政问题、货币政策、反对保护主义、帮助发展中国家等方面采取集体行动。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和欧洲就无法完成这样的使命。只有与中国携手,它们才能制定出促进各国国内消费的政策,从而避免全球衰退。

法媒:中国银行与法国银行联姻,就等中国政府下令!

【法国《回声报》3月25日报道】:中国银行与洛希尔银行联姻的绿灯即将开启
经过数月的担心之后,中国银行昨日表示,有希望很快宣布中国银行与法国洛希尔银行的战略合作生效。从去年9月开始,中国银行一直在等待中国政府开启绿灯,同意它斥资2.36亿欧元收购洛希尔银行20%的股份。一向谨慎的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昨日表示,有希望“很快”得到正在审查双方协议内容的中央政府的“肯定”答复。洛希尔银行方面昨日未发表任何评论。
自2007年以来,入股外国银行的中国大型金融机构损失了超过一半的投资。看在眼里的中国政府数月来对投资西方银行显得更加谨慎,并加强了控制。去年12月,洛希尔银行的高管曾前往北京接受中国银监会专家的问询,后者的目的是调查洛希尔银行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情况。
一旦双方的合作协议最终生效,洛希尔银行将很快开始与中国银行合作为其设计产品,并通过中国银行的10800个网点推销给全中国的富人,尤其是储蓄账户余额超过10万美元的客户。洛希尔银行董事长米歇尔·西屈雷尔1月底在介绍公司业绩时表示,双方的团队从未停止过合作。在他看来,洛希尔银行只有进军新兴市场才能保持业绩的增长速度。
自双方签订协议开始,外国观察家就在跟踪协议生效的进展情况。他们认为,北京的许可也许意味着中国政府最终决定让受全球危机影响较小的中国金融机构重新开始收购外国资产。

真实内幕:09年中国军力报告漏报瞒报了什么尖端武器

美国当地时间25日下午,美国国防部公布2009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妄评中国军力发展。本文为美国军力报告节选内容。

  东方网3月27日消息:自从美国国防部在2000财年按照"国防授权法案"第1202条递交了第一份报告后,中国已经朝着"建设并部署一支可以依赖的军事力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开始每年出台一份中国军力报告后,美国国防部对中国军事力量发展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但对于中国国家战略、军事战略、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及其对区域安全和稳定的相关影响,美国国防部还有许多需要探究的地方。在军事事务和安全事务方面,中国已经适度提高了透明度,但在中国不再将透明度看作是需要中美磋商的问题,而是看作一种伴随国家力量不断积聚的责任之前,《中国军力报告》所反映出的看法和观点还是不完善的,还需要通过评估和预见性地判断来过渡。以下是几个需要突出强调关注点:

  ·国防预算增长幅度超过经济增长幅度。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从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95万亿美元直到200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4.19万亿美元,使得中国可以将巨大的财政资源投入到解放军的建设、装备和训练上。对于解放军不断提高的军费资源,一种计算方法是按照中国官方的军费预算,从2000年的279亿美元到2008年的601亿美元,这9年里中国军费预算百分比增长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然而,中国官方的军费预算并不包括所有的军事开支。尽管美国和其他国家一直在努力让中国在军费开支上进一步透明,或者提高对不透明度的评估,美国国防部认为解放军财政资源、现金流和会计机制的透明度并没有多少提高。

  ·强化威慑并且提高战略打击能力。从2000年开始,中国对自己的战略力量进行了改革,从容易遭受攻击的、以固定发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ICBM)为主的战略威慑,转变为以更具战场生存能力、更加灵活的战略核力量为主。两种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和东风-31A的列装正反映出这一现代化步伐,这两种洲际弹道导弹都是公路机动型,采用了固体燃料推进系统(这种能力的目标和指向就是要将美国本土纳入射程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已经发生改变,但这些新型战略力量的部署,以及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和潜射弹道导弹(SLBM)在2009年到2010年可能成为一支可靠的海基威慑力量,将为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打击带来比以往更大灵活性和有效性。虽然美国的战略力量仍旧在数量上遥遥领先中国,但中国将有能力利用这些新型战略力量,对美国的大多数城市实施破坏力巨大的"二次打击"。

  ·正在提高的"反介入"(或被称为"区域隔绝")能力。自2000年,中国已经扩大的自己的"反介入"和"区域隔绝"武器库。当前,中国正在计划在自己的海岸线上以及西太平洋海域上建立一个更加可靠的多层次进攻性战斗力量。中国已经有能力(或者正在努力):

  1。通过低噪音潜艇、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线导和尾流自寻的鱼雷或反舰弹道导弹,使大量水面战舰包括航空母舰都处于危险之中;

  2。利用射程更远、更精确的常规弹道导弹和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打击岸基飞机场、安全堡垒和该地区的后勤补给站;

  3。利用进口和国产的四代战斗机、先进的远程地对空导弹系统、空中监视系统、舰载防空系统,对处于中国领土上空或中国军队上空的飞机实施打击。中国太空侦察、定位、导航和同步能力的进步,以及超视距瞄准技术的提高,都缩小了中国在精确打击能力上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

  ·地区性常规打击。自2000年起,中国一直在建设自己的常规导弹力量,并且正在发展针对台湾地区的近程弹道导弹常规打击能力,而这一力量已经成为中国实施强制性影响的主要工具,对象不仅仅针对台湾地区还可能包括其他邻国。2000年,解放军的近程弹道导弹部队还主要部署在东南部地区,规模以团级为主。而目前,主要针对台湾地区的解放军力量已经扩展到7个旅,部署导弹的总数约为1050到1150枚,而且常规型中程弹道导弹系统正在逐渐加入到这些部队中,例如反舰弹道导弹,此外还有至少两种具备陆基发射或空中发射能力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夜间和水上飞行训练水平得到提高的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为解放军提供了更凶猛的地区打击能力和海上封锁行动能力。

  ·电磁波频谱控制权的争夺。2000年版的中国军力报告注意到,中国正在"改进自己在C4I系统训练方面的薄弱,对'电磁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目的就是要削弱或破坏敌人的作战系统。"在那时,解放军的电子战系统大多数还源自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技术。到2006年版的中国军力报告出台时,中国在先进电子战项目上的投入已经为解放军空军带来了"相对于大多数潜在敌人的技术均衡或技术优势"。通过提高天基和陆基C4ISR系统,以及将通信基础设施升级到光纤,中国在武器系统(例如反太空、计算机网络行动和反辐射系统)发展上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正在巩固自己的能力以破坏敌人这方面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概念在2004年的引入,已经成为解放军在这一领域发展的指导方针,并指引解放军在未来战争的初期阶段全力争夺制电磁权。

  ·持续存在的弱点。解放军区域作战能力自2000年以来大幅提高,但一些持续性问题并未解决。解放军提出了联合作战新理论并为此进行了架构重组,但其联合一体化作战水平仍然落后。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两栖运输能力自2000年以来也没有显著改善,目前一次只能运送5000伞兵,与以往评估变化不大。

  ·台湾海峡军力变化。自2000年以来,北京的对台战略似乎已经从寻求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转向防止台湾“法理独立”,必要时不惜动用武力,但大陆与台湾实现统一的目标并没有改变。自2000年以来,大陆继续在沿海部署针对台湾的先进导弹和武器装备,台湾海峡军事平衡继续向大陆方向倾斜。在2002年的年度报告中,五角大楼曾评估“台湾多年以来一直占有台海空中制导权”,现在已不再适用形势。这一逆转,使大陆拥有一系列有限军事选择来迫使台湾就范。
====================
为什么漏报中国的航空母舰具体的吨位、舰载机、弹射方式、预警机类型等数据?说白了,就是搞不到确切的情报。
反卫星武器只说了一句,中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只字不提,激光反导从来不敢说。
。。。。。。。。。。。。。
洲际导弹数量也是胡扯一气。
液体固体总共40枚,液体洲际导弹比过去报的少了2枚。
巨浪2的射程比去年少说了1000公里,去年还能打到半个美国,现在就扫个边边!
美国的这个报告就是忽悠美国人民,它就想告诉美国人民,中国有威胁但是不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比中国厉害多了,这真是典型的美国式的宣传。
还有我军公开报道的列车洲际导弹。
宣传了近八年的"长城工程“,说了一遍又一遍是二炮的,而且还有坑道内双向行驶的导弹车。
显然美国人在装傻。
美国的这个报告只是笼统说些无法印证的数字,一些简单的统计,似是而非的推断。
具体到比如中国是不是在发展隐身战斗机,是不是在发展中国版的导弹防御系统,是不是在发展激光武器等都没有具体的内容和数据。
但是,简单的如中国07年打卫星后反卫星武器的发展不提了,为什么不提?大概是因为不愿意“壮别人的士气,灭自己的威风”。
不过,报告引用了二炮某学院的“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弹道图,也给人一种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的错觉。

对中国二次打击能力的描述还是说了实话的
中国的洲际导弹可以从北极直取美国,DF31A可以覆盖全球除部分南美洲外的所有地域。

强化威慑并且提高战略打击能力。从2000年开始,中国对自己的战略力量进行了改革,从容易遭受攻击的、以固定发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ICBM)为主的战略威慑,转变为以更具战场生存能力、更加灵活的战略核力量为主。两种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和东风-31A的列装正反映出这一现代化步伐,这两种洲际弹道导弹都是公路机动型,采用了固体燃料推进系统(这种能力的目标和指向就是要将美国本土纳入射程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已经发生改变,但这些新型战略力量的部署,以及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和潜射弹道导弹(SLBM)在2009年到2010年可能成为一支可靠的海基威慑力量,将为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打击带来比以往更大灵活性和有效性。虽然美国的战略力量仍旧在数量上遥遥领先中国,但中国将有能力利用这些新型战略力量,对美国的大多数城市实施破坏力巨大的"二次打击"。
================================
所谓二次打击i,说白了就是有效反击,而且能保证打击效果,否则不能称为有“二次打击”的能力。
另外,知道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不能阻止中国的二次打击,这也是实话。
1。通过低噪音潜艇、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线导和尾流自寻的鱼雷或反舰弹道导弹,使大量水面战舰包括航空母舰都处于危险之中;
=================================
这是实话,在外国军事专家眼里,线导和尾流自导鱼雷是非常先进的装备。线导的关键在线,尾流自导在导引头,这两项都需要有尖端先进的材料和元器件研制和制造水平,不是有个国家就能做出来的,世界上能研制鱼雷的国家只有几家,能研制线导和尾流自导鱼雷的国家就只有三四各国家,日本造不了,韩国就更扯淡。
至于反舰弹道导弹世界上真正投入力量研制的只有中国一家,原苏联有玄武岩和花岗岩之类类比弹道导弹很厉害的巡航导弹,不研制是因为已经研制了这两种巡航导弹,西方没有研制。
美国每年都说一说中国在造,具体情况估计它也不了解底细。
美国的结论是“使大量水面战舰包括航空母舰都处于危险之中”这是一句实话。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国防部的军事预算将面临大幅的削减,其中包括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F22隐身战斗机这样的大项目都有削减的可能。
对比中国不断增加的军费和不断成军的尖端装备技术,美国的国防部扮演了一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角色。
所以,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美国国防部说了不少实话,因为在国会作证的时候,美国国防部要出示有关的证据。当然,类似《考克斯报告》那样的证据仍然有人不会相信。刀口分析

煤老板600万为儿娶亲 毕福剑证婚鞠萍主持(图)

核心提示:一名在山西做煤炭生意的煤老板在衢州为自己的儿子举办了一场超豪华婚礼:包下四星饭店两天两夜,昆明空运20万元鲜花,香港特供40万元鲍翅,120桌万元席,穿天礼花放了40分钟;到场的证婚人和主持人更让婚宴现场起了小小的骚动:央视主持人毕福剑和鞠萍。




钱江晚报3月28日报道 每桌酒菜价值近万元,共120桌;包下了四星级饭店两天两夜的所有房间,供参加婚礼的外地来宾住宿;40多万元的燕鲍翅全部从香港购买;近20万元的鲜花特地从昆明空运;400多名酒店员工曾为婚宴加班培训3次……昨天(27日),一场花费600万元的豪华婚礼在衢州举行。本报记者也有幸观摩了这场不多见的豪华婚礼。

婚礼指南有五六十页,千余套高档餐具专门订购

这场全国罕见的豪华婚礼是2月份就预定在当地最高档的四星级酒店举行,并开始筹备的。饭店有关负责人说,这是饭店有史以来承接的最昂贵的婚宴。

根据婚宴上每桌菜品6000元的要求,饭店从2月底就开始大量采购。燕窝、鲍鱼、鱼翅全部从香港购买,共花了40多万元。

根据新人父母“全新”的要求,酒店从上海订购了1200多套高档餐具。从大前天晚上开始,酒店所有餐厅更换了桌椅,并套上在杭州和绍兴订做的“新装”——鲜红的椅套和乳白的桌布。酒店还订做了100多套红色梅花图案的旗袍,作为女服务员的“婚宴礼服”。

新郎的老家在福建,这次婚礼邀请了大量的福建客人,新郎的父亲特地从福建请来10位厨师,为每桌婚宴烧4道地道的福建菜。

新人包下了饭店所有的房间两天,从前天中午开始,已有近一半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客人入住。

饭店营销部工作人员说,酒店有300多位员工,但所有人投入到婚礼准备中仍显人手不够,酒店不得不向其他酒店临时借来150多人。根据要求,酒店和两家婚庆礼仪公司联合制作了一本婚礼操作指南,足有五六十页,要求员工全部熟悉掌握,酒店还为此组织了两三次员工突击培训。

婚礼用花从昆明空运,来宾免费享用酒店娱乐设施

昨天下午3时,一辆加长林肯花车将新人送进饭店。饭店里已经为婚礼装饰一新,红色地毯从路边一直铺进宾馆,铺上楼梯。点缀在宾馆各处的粉红玫瑰花球,让人一进宾馆就能闻到扑鼻的芳香。据婚庆公司称,婚礼上用花大部分从昆明空运而来,总价值近20万元。

从下午4点开始,参加婚礼的客人便陆续冒雨前来。婚礼的来宾签到册不是一个本子,而是印有新郎新娘倩影的伸展长度5米左右的卷轴,签满名字后,再可以拉出同样长度的空白页。到5点左右,来宾到达最高峰时,等待签名的客人在长长的签名轴前排起了队。

新人和他们的父母站在宾馆大厅迎接客人,对于客人送上的礼金,他们一概坚决拒收。他们还包下了酒店的棋牌房、茶吧、酒吧、大堂吧,所有来宾都可以免费享用这里的小点心和茶。

毕福剑证婚鞠萍主持,架设摇臂摄像机实况转播

婚宴安排在酒店三个餐厅和20多个包厢里,为了让所有客人都能看到婚礼主场的盛况,新人特地请了当地电视台工作人员,架设摇臂摄像机对主场进行实况转播。

当主持人请证婚人上台时,毕福剑的出现立刻让婚宴现场起了小小的骚动,人们纷纷放下酒杯站了起来,努力看清著名主持人。在其他餐厅的客人,通过电视转播看到这位名人,纷纷跑到主场来看。老毕引起的骚动刚平息不久,鞠萍姐姐的出现又让客人们兴奋了一下。主持人称,老毕是新郎家人请来的,而鞠萍姐姐是新娘家人请来的。鞠萍很亲和地客串了一把主持,将一对新人捐赠100万元建希望小学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每位客人领到200元红包、两包软中华

这场婚宴每桌价值达万元,菜品自然不会普通。记者匆匆看了一眼婚宴菜单,澳洲大龙虾、顶级金钩翅、黄海螺、鲍鱼、深海东星斑、印尼顶级官燕这些高档菜品都位列其中,令客人们深感惊喜。除了菜,每桌都上一瓶市场价1000元的五粮液和两瓶科罗那红酒。服务员说,像这样的酒菜,一般档次较高的婚宴也只上其中一两种。

客人们酒酣耳热之际,婚礼工作人员开始给宾客们发喜糖,随喜糖一起送到的还有每人两包软中华香烟,这又让客人们感到一阵惊喜。主人似乎还觉得不够,一定要让客人在这个晚上有第三度惊喜——每人再发200元红包。一位女方家人请来的客人一边把红包往袋子里塞一边说:“这样的婚礼多参加几次就好了,不但不用送礼,吃了喝了还有红包拿。”

烟花一口气放了40分钟,方圆数里能看到烟花斗妍

昨天下午5点58分,婚礼进行曲中,酒店门外的大草坪上,鞭炮炸响,烟花开放。放烟花的人说,烟花都是从浏阳一家烟花厂买来的,这家烟花厂曾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制作烟花。15分钟燃放结束后,酒店前的小半个草坪落满了红色的鞭炮烟花屑,工作人员抓紧清理,为第二次燃放做准备。

昨晚8时,婚礼进行到后半段时,第二次烟花盛宴开始了,由烟花拼成的“珠联璧合、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2个字在雨中灿烂显现,接着,各式各样的烟花在夜空里争奇斗妍,一刻不停地开放,方圆数里的市民在家中就能看到这场烟花盛会。

这场烟花一口气燃放了40分钟。烟花大会结束后,几个负责清理的工人在互相感叹说:“这40万元的烟花,相当于我们10多年的工资啊,几十分钟,就没了。”

“煤老板”是个“60后”,为儿子结婚一掷百万

举办这场前所未有的婚宴的新郎新娘今年只有21岁,都是在当地长大的。新郎陈某的父亲是福建人,1966年出生,多年在此地生活,后来到山西做煤炭生意,这次婚礼的费用绝大部分都是他出的。新娘王某仍在读大学,父母都在本地工作。

当所有人都为这场600万元的豪华婚礼内心五味杂陈的时候,陈某的父亲很低调地说:“儿子结婚了,我只是请亲戚朋友借此机会聚一聚。”





满天的烟花方圆数里都能看到。





大厨用了两天时间,为婚宴刻了两对龙凤盘雕。





婚礼现场摄影动用了摇臂。

中国空军中校追小偷遇伏遭殴打 群众无人相助(图)

核心提示:近日,一名空军中校在农贸市场内帮助一名失窃女子追小偷,却遭到多名小偷的围攻。当时有数十人围观,却无人相助。



人民网3月29日报道 冯金胜说,事后媳妇和孩子看到自己的伤口,全都哭了。被打好心人理解围观者冷漠:“他们还要做生意”。

“身上的伤没什么,心里的伤真是疼。”直到昨天,冯金胜还不胜唏嘘。几天前,他在农贸市场内帮助一名失窃女子,却遭到多名小偷的围攻,乱棍之下,冯金胜头部被开了6厘米的口子,全身多处受伤。但更令冯金胜心寒的是,他与歹徒搏斗的过程中,有数十名群众围观,但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

追小偷遇埋伏遭四人殴打

昨日15时,记者来到位于通州区台湖镇的空军某部驻地,冯金胜已在宿舍里等候,宿舍里一尘不染,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冯金胜中等身材,皮肤黝黑,样子憨厚,头上还缠着白纱布。“一个多星期了,今天刚去医院拆了线。”

3月18日11时30分许,冯金胜到台湖集贸市场买菜,他推着自行车在小贩的摊位前穿梭。“我手机被偷了。”一名年轻女子大声喊。“是你偷了我的手机吗?”年轻女子怀疑地打量起刚才在她身边徘徊的两名男子,两人此时默不作声。“我当时看见他们把手机又塞回了女孩的包。”冯金胜说,“我跟他们说,要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快还,可得到的回答是‘一边去,别没事找事’。”冯金胜准备扭住这小偷,没料到对方拔腿就跑,“我刚准备追,旁边冒出四个人,手里拿着钢管!”

在冯金胜的记忆中,接下来的几分钟显得异常漫长,在退了近50米后,突然有人从背后给了他一下。“我顿时觉得眼冒金星。”冯金胜说,他感觉到鲜血已染红了他的脸,很快他被打倒在地,等他从地上爬起来时,歹徒早已逃离现场。

数十人围观无人相助

冯金胜说,当浑身是血的他爬起来时,发现丢手机的那名年轻女子还在现场,而且该女子的母亲也在一旁。“先去医院。”该女子的母亲说。在女子子母亲的帮助下,冯金胜被送到台湖镇医院,该女子的母亲垫付了医药费,接下来的时间,年轻女子和她的母亲在医院照顾了他两天时间。“这确实让我很感动。”冯金胜说,部队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当天年轻女子离开了现场,还真没有人能证明他是在抓小偷。

冯金胜回忆说,在他被围攻的过程中,现场有数十人围观,他使劲喊“抓小偷,大家过来帮忙”,但没有一个人愿站出来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当时有人敢站出来帮忙,小偷肯定不会那么猖狂,或许还能当场抓几个小偷。”冯金胜说,“当时我很心寒,但后来一想也能理解,围观的群众大部分都是集市里的小贩,他们以后还要在市场里做生意,怕小偷们打击报复吧?说实话,我练过几年,也不敢下重手,我还怕把他们打坏了呢。”

3月22日民警在顺义区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3月23日,在朝阳区三间房附近,最后一名嫌疑人被抓获。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均被刑事拘留,现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本文原载于北京晨报)


空军中校追小偷遭围殴受伤。晨报记者 郝涛 文并摄

曾荫权回应“香港长毛爆粗”事件 称令市民失望!图

香港3月27日电/香港社民连议员梁国雄(长毛)昨日在立法会财委会特别会议上发表含有“粗言秽语”的言论,特首曾荫权今天罕有地作出回应,指有关言论令市民失望和忧虑,希望官员和议员能够理性合作,并强调自己没有说粗言秽语的习惯。

  曾荫权表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秘书长宁汉豪昨天以妈妈的身分回应梁国雄的言论时,说出了广大市民的心声,获得各界的好评和回响。

  他认为,今次是严肃问题,议员的言行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绝对不认同把说粗言秽语淡化为定义的问题,而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应该为下一代树立榜样,建立道德价值观。

  曾荫权又称,政府并不介意理性的批评,会以谦虚的态度聆听,希望官员和议员能够理性合作,双方不要展开谩骂,令市民对立法会的庄严失去信心。

  他又谓,自己为政数十年,每晚都会抚心自问,承认自己仍有许多缺点,尤其是辩论时说话太快、失音、失准等,但是从没有说粗言秽语,尤其是在议会的庄严场合。



曾荫权指,政府并不介意理性的批评,会以谦虚的态度聆听。资料图片

受美国赞助 “藏独”给中国网民设陷阱!

中评社北京3月29日电/在互联网上,一个由美国官方机构和海外“藏独”组织合作进行的秘密计划给中国网民挖了许多陷阱。这个名为“哲瓦在线”的项目,始于美国国际广播局和加拿大“桑珠咨询公司”2006年5月签署的一份秘密合同。作为美国政府的下属机构,美国国际广播局专门负责管理海外广播实体,“美国之音”就是由这个局管理的。而“桑珠咨询公司”的法人代表土登桑珠,则是达赖最重要的亲信之一,也是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前任驻北美代表。它们联手所做的事情非常清楚:“哲瓦在线”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互联网上对中国网民进行煽动蛊惑和渗透策反,制造谣言引发动乱并搜集中国的情报。

  “哲瓦在线”是拿美国经费传播“藏独”思想的网络特务组织

  环球时报报道,“龙珍”生活在四川阿坝,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却没有提高警惕。两年前,她在网上用QQ聊天时认识了一个新网友。该网友非常友善,对社会上的敏感话题很关心,也有自己的见解。也许因为好奇,“龙珍”与他“很自然地”就聊到了“西藏问题”。“龙珍”羡慕外面的新奇世界,新网友很快捕捉到了她的这种倾向,开始频频用QQ和电子邮件向她发送新奇的信息———达赖的活动,并推荐了一些境外反华媒体的文章和“藏独”书籍,还教她如何利用破网工具登陆境外反华网站。

  这个在网上影响了“龙珍”的“好友”是个负有使命的海外藏人,名叫更供甲,在“西藏流亡政府”的官方网站“西藏之页”工作,通过QQ聊天在中国境内发展“藏独”人员是他的“工作任务”之一。一段时间后,“龙珍”被拉下水了,她表示愿意为更供甲“提供帮助”。在更供甲的“循循善诱”下,“龙珍”利用工作之便搜集了许多当地驻军和政府的信息,从网上传到境外,成为更供甲编造谣言的“新炮弹”。

  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像这类在互联网上使用特务手段策反中国网民的活动,达赖集团早就开始干了,而“哲瓦在线”则是他们近期着力建设的一个专业网络渗透组织。前不久,一名曾经在“哲瓦在线”工作过的藏族青年翻然悔悟,他将这个组织的种种行径揭露了出来。据他说,原先他是怀着理想和希望进入“哲瓦在线”的,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才明白,这个组织竟是一个从美国拿钱、听命和服务于美国、受美国监督的网络特务机构,根本不是为了西藏好,而是想方设法鼓动人们在西藏闹事。

  这个藏族青年说,“哲瓦在线”的文件把这个组织的目的说得非常明确:要做网络争取工作,一旦能使境内藏族青年在认知上与流亡藏人统一起来,他们绝对能胜任“西藏独立事业”的需求。因此,“哲瓦在线”的主要任务就是用“藏独”的思想向境内渗透。

  达赖集团的“安全部”直接参与“哲瓦在线”的煽动和策反活动

  “哲瓦在线”向中国境内渗透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QQ等聊天工具和国内网民“交流”,寻找合适的对象“发展、壮大”“藏独”力量。那个已经弃暗投明的藏族青年告诉记者,别看“哲瓦在线”目前只有十几个人,但每个人每天都有十多个小时泡在网上,这些人注册的QQ号加在一起有160多个。2008年,他们与中国境内的网民连线交流了1万多次。而每次“有价值”的谈话,他们都要按照美国人规范的格式详细记录报告。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09年以来,“哲瓦在线”以各种伪装身份、欺骗手段在线联系的国内人员超过了1000人,分布在西藏、北京、四川、云南等地。这些和“哲瓦在线”保持长期联系的人中既有公务员、公司职员,也有工人、农民工和商贩。他们绝大多数并不知道“哲瓦在线”的真实面目,因此往往上当受骗后还为“哲瓦在线”寻找“下家”。

  对在网上发展的目标对象,“哲瓦在线”是有指标要求的。每半个月“哲瓦在线”要筛选、物色出至少10个重点对象,在征得一些“藏独”组织的同意后,就会设法策反他们。记者了解到,目前被锁定在这个重点对象名单中的有300多人。
“哲瓦在线”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寻机煽动境内的破坏活动。旺堆是一名藏族青年,他无意间结识了一个名叫拉巴次仁的人。拉巴次仁在印度的达兰萨拉,是达赖集团“安全部”的一员干将。旺堆经常上网,拉巴次仁通过网络给旺堆发送各种“指示”。2008年1月4日,拉巴次仁通过互联网向旺堆发送了《西藏人民大起义》倡议书。按照拉巴次仁的要求,旺堆将这份由5个“藏独”组织落款的倡议书和达赖“3•10”讲话一起下载,制成传单和光盘,与同伙一起在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扎基寺以及拉萨八廓街、大昭寺广场等地散发,成为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重要的直接煽动者。据了解,“哲瓦在线”项目在线活动的人员,就是由拉巴次仁这样一批达赖集团“安全部”的干将进行培训并按照他们的“指示”在网上寻找机会煽动藏区闹事的。

  美国老板的要求极其严格

  那名脱离了“哲瓦在线”的藏族青年带回了他以前的工作记录。记者看到,那是一个非常规范的表格,每次与国内网民“有价值”的聊天,都要记下对方的QQ号、网名、性别、年龄、民族、教育程度、职业、交流时间、具体谈了什么……

  这样的工作记录是按照美国方面的具体要求规定的。对“哲瓦在线”,美国国际广播局出资十余万美元,合同里写得很明白:美国国际广播局拥有“哲瓦在线”所有的“工作成果”。美国老板的要求极其严格,所有工作人员由美方进行考评,每名工作人员每月必须递交两次报告。根据那名藏族青年的说法,在网上参加讨论的中国网民人数、与网民接触的次数、中国网民使用他们推荐的破网工具的时间,以及“哲瓦在线”所开办的博客的点击率,都是美国人考核他们的指标。

  具体实施“哲瓦在线”项目的“桑珠咨询公司”招纳人员后,特地对这些人进行培训,有网络技术课程,更有专门针对中国网民特点的网上交流谋略,对中国网络薄弱环节的具体分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薄弱环节……而教授这些专门内容的“专家”,很多是美国方面推荐和安排的。

  达赖集团对“哲瓦在线”很重视

  印度北部的达兰萨拉是所谓“西藏流亡政府”的所在地,“哲瓦在线”的办公地点就位于这座小山城一个叫“麦克劳德甘吉”的地方。据了解,这个办公地点是由“西藏流亡政府”提供的。近一两年来,达赖集团对“哲瓦在线”格外重视和支持。从那名藏族青年带回的资料中,记者看到了达赖专程到“哲瓦在线”视察时的照片。青年告诉记者,这就是不久前的事情,当时达赖喇嘛说,他对“哲瓦在线”的工作非常满意,并且坚信这个项目在未来几年“一定会有收获”。达赖喇嘛承诺,如果资金有困难,“哲瓦在线”可以随时向达赖私人秘书处报告解决。事实上,除了美国国际广播局的资金,“哲瓦在线”目前大部分经费来自“达赖喇嘛基金会”。

  尽管“哲瓦在线”不是“流亡政府”的直属机构,但它隶属于“流亡政府”的外围机构“达兰萨拉信息技术集团”。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流亡政府”的负责人常去授课,“流亡政府安全部”的资深特务贡嘎扎西就曾是“哲瓦在线”的老师。那名藏族青年告诉记者,贡嘎扎西讲授的都是他在特务工作中得出的经验,从人际交往的技巧到如何给文件加密,再到如何从网络中搜取有价值的情报,内容非常实用。

  对于接受培训的工作人员,达赖集团也做了精心挑选。那名曾在“哲瓦在线”工作过的藏族青年告诉记者,这些人受过高等教育,可以用汉语和英语与人熟练交流。在进入“哲瓦在线”前,他们还接受了“流亡政府新闻与国际关系部”和境外反华电台“挪威西藏之声”的考试。除了“流亡政府”的官员,出逃到印度的民族分裂分子,也常常到“哲瓦在线”与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此外,有暴力倾向的“藏青会”也是“哲瓦在线”的老朋友。最近,“藏青会”主席次旺仁增竞选“流亡政府”的“噶伦”,“哲瓦在线”创建人土登桑珠就张罗了一个网站,专门帮他拉票。“藏青会”的高层对“哲瓦在线”也非常关注,曾多次前往“指导工作”,并告诉工作人员,一旦时机成熟,可以煽动他们在中国境内的联系人“在必要时使用暴力”。

美国议员痛斥“台独”团体“莫糟蹋美军子弟”!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撰稿人韦博报道,27日,美国国会一位资深亲台议员写信痛批在美的“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 (海外“台独”团体,简称FAPA,1982年2月在美国洛杉矶成立)及台湾的《台北时报》(Taipei Times),称他们想让美军子弟为“台独”送命。他在信中也顺道批了陈水扁当局。

  据台湾《中国时报》29日消息,美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亚太小组主席法里欧马维加(民主党,美属萨摩亚选出)一向与台湾友好,曾数度访问台湾。他担任众议员已达20年,个性豪爽,与新闻界相处融洽。据称他这次出现如此大动作,是因为英文《台北时报》根据FAPA以社论形式点名批判他,标题是《法里欧马维加不是台湾的友人》。

  原来在美众议院刚通过的第55号决议案(重申美国在《台湾关系法》中的各项承诺),在审议过程中,法氏曾主张更改若干字句,因此被某些人视为“亲中”,所以社论就说“他不爱台湾人”。  既被点名批判,因此法氏也毫不客气的点名回批了FAPA领导人、《台北时报》驻美记者等。他指出,台湾人去年三月选择了“比较诚实的政府”,可是这几个单位显然要与台湾人民的意愿作对。这是因为他们别有所图。法氏指出,30年来,美国的立场十分清楚,就是一个中国政策。他引用里根总统的话:“台湾问题要由台海两岸的中国人自行解决”。


  据了解,这封信已经发给《台北时报》,其中最后一段说,美国上述政策是为了美国大兵,而FAPA的意图则是要激起两岸之间的战争,然后指望美军驰援。他表示“这种想法错了”,他请FAPA和《台北时报》莫糟蹋美军子弟。

达赖再次暴露天机:法国记者惊叹难以置信!

已经风炷殘年的达赖在当今西方社会居然炙手可热,红的发紫。不仅许多大国领导人顶着中国的强大压力与之会见,民间对之也是趋之若鹜,巴黎、罗马等名城也授之名誉市民称号,具有十足的明星效应。说西方把他抬到仅次于教皇的地位也不为过。然而,达赖自1959年出逃祖国后,曾长期在西方受到冷落,何以现在如此的走红西方?

1959年达赖叛乱失败以后,西方出于冷战的需要,曾对于流亡在外的达赖集团给予大力支持,包括美国操控联合国,发表了三个决议(1959,1961和1965),但对于达赖本人还并不买账。1972年,中美联手对抗苏联,美国也随之减少了对达赖集团的支持。1973年,达赖首次申请私人赴美访问,尼克松政府拒绝给予签证。而且尽管这个时候西藏还处于文革的极左动乱之中,美国对之也不发一言。1979年9月,达赖终于以旅游签证首次访问美国,但美国官员和议员都拒绝与之会见,国务院还拒绝了他提出的访问太空中心NASA的要求。那时中国是西方反苏的重要伙伴,达赖根本都是忽略不计。1986年起,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新思维”,走向亲西方的道路,赢得西方一片喝彩。中国对美和西方的重要性开始下降。于是一年之后,1987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犯西藏人权的修正案》,首开西方议会干涉西藏问题的先例。写有这一决议的海报被秘密贴在拉萨街头,成为当年10月1日西藏骚乱的助燃剂。从此以后,几乎每年美国众议院都会通过一个涉及西藏的决议,其他西方国家议会随之效仿。同年9月21日,达赖被邀请在美国国会演讲,从而让他第一次登上美国官方的讲台。从此以后,美国国会几乎每年都邀请达赖演讲。1988年6月15日,欧洲议会效仿美国邀请达赖演讲,拉开了达赖走红整个西方的序幕。1988年7月,美国国会授予达赖第一个人权奖。1989年底,则更上一层楼,击败了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其他竞争者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终于跻身全球名人行列。达赖能够获得此奖,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89年3月西藏发生了自5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骚乱,中央政府不得不进行戒严。二是东欧全面崩溃,苏联内部剧烈动荡。西方眼看冷战就要大获全胜。三是大陆成功的抵制住了类似东欧的事变。当然,达赖获奖仍令当年许多逃亡在外的人士吃惊,他们想不到,自己的努力甚至流血居然换来的是达赖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以为既然自己接受了西方的教诲,并不惜为此付出一切,获奖的应该是他们。然而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西方对于分裂中国远胜于在中国推行民主化。达赖既然可以充当这样的工具,自然要授之与奖。而且他获奖的理由也印证了这一点。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赞扬他:“避开暴力,使用和平方法,要使西藏自中国统治解放出来”,不是一语道破天机吗?

自此,达赖和西方结成了这样一种同盟模式:达赖乞求西方支持的主要方式就是以宗教领袖的身份访问西方各国。而西方对达赖的支持也通过邀请达赖访问、政要接见、议会发表决议指责中国、给他提供舞台等方式。从而一步步把达赖推向红的发紫的仅次于教皇的地步。

回顾达赖几十年的历史,七十年代,他在西方几乎没有任何突破。八十年代,出访了20个国家,43个国次,超过前二十年的总和。但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接见他。1990年至1994年,则出访48国,77国次,超过前三十年的总和。尤其是他得到了西方各国领导人的接见。1990年达赖到法国推销其自传,法国外交部副部长接见了他,这是法国外交部官员第一次与之会见。1991年3月9日,英国查尔斯王子会见达赖。同年4月16日,美国布什总统以白宫以私人身份会见了达赖。这是西方首脑第一次会见达赖。自此,西方各国首脑接见达赖成为“惯例”。这一切都与国际形势变化和西方对中国策略的转变有着直接的关系。1995年7月,美英两国最为重要的杂志《时代周刊》和《经济学家》分别“不约而同”的刊登了号召遏制中国的文章:《为什么我们必须遏制中国》、《遏制中国》。当然在西方看来,最好的办法是让中国像苏联一样崩溃。

当然,达赖的走红,除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西方对中国的遏制、分裂策略,还在于达赖“高超”的技巧和谎言。1987年9月21日他第一次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提出了“五点和平计划”,要求中央政府撤军,要求非西藏人撤离。但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和中国的崛起,达赖开始矢口否认,同时高调表示自己不追求独立。甚至当2009年初中国外交部长揭穿他的谎言时,他还强硬回应要求提供证据。不料几天之后即被中国总理温家宝答记者问时当堂再度揭穿。2009年是他逃亡西藏五十周年、坐床七十周年,为此,他特意出版了一部新自传。在这部书里,再次暴露天机:“我已经决定,如果有一天****,我将不担任任何政府首脑”(当我拿这本书给法国的一位记者朋友看时,他表现的十分难以置信,也足见达赖在西方的成功欺骗)。而且在这本书中,他也大谈“自由、平等、博爱是所有佛教徒的主要原则”,而他在管理西藏时实行残酷的农奴制、在流亡地印度残酷镇压佛教内不同教派,自然是避而不谈。

此外,在他1996年出版的《达赖喇嘛谈基督》一书中,虚伪的大谈:“我认为所有宗教巨大传统的目的,并不是在外面建立巨大的庙宇,而是在我们的内心中建立善良和同情的庙宇”。这些话,对于跨过中世纪、完成了宗教改革和政教分立的西方民众来说自然是充满了亲合力。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政教合一藏传佛教的传统之一就是喇嘛越多越好,庙宇越多越好。在他管理西藏时期,超过四分之一的男性离家当了喇嘛,最高时达到男性的百分之五十,不仅对整个西藏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更打破了性别平衡,直接侵害发西藏妇女的人权。而当中国政府1959年废除农奴制后,对喇嘛的数量进行了限制,到目前,喇嘛的比例为2%。但据佛教之国泰国的官方数字,其本国僧侣人数不到1%。然而,达赖却对之进行大肆攻击和污蔑,指责是对西藏文化的灭绝,是对宗教自由权利的严重侵犯。这个时候,他的“在我们的内心中建立善良和同情的庙宇”高调哪里去了?!

达赖走红西方,一言以蔽之,是西方出于自己的需要----过去的分裂中国、遏制中国到今天的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而制造的神话。达赖实是不得不红。而达赖出于个人的利益,而不惜与虎谋皮,甘心充当西方的工具,并一再的迎合西方的价值观和口味,以变色龙的本事招摇世界,终于达到今天走向圣坛的程度。然而,工具就是工具,筹码就是筹码,达赖再如何,也摆脱不了他在西方的宿命。这一点,历史终将做出公正而客观的评判。
作者:宋鲁郑

赴美购房团引全美震动 美国人惊叹中国人有钱!

由国内某知名房产网站组织的“赴美购房团”,2月24日自北京出发,3月6日返回北京,前后11天,辗转美国5大城市,结果没有成交一套房子。消息一经透露,立即引起海内外热议。有人把购房团形容为旅游团,更有甚者,直接称之为马戏团。日前,快报记者采访了购房团19位成员中唯一的南京人孙元贵。“出现这种局面,组织者、团员、媒体都有责任。”孙元贵表示,中国人不差钱,差的是判断力。


  确实有抄底的心思



  1993年,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风靡全国。主人公王启明、郭燕在纽约住地下室、在餐馆打工的艰难生存,让国人唏嘘不已。孙元贵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全剧,和大家一样,他对那句“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印象特别深刻。



  1993年,孙元贵33岁,刚刚砸了铁饭碗,下海开餐馆。



  2009年2月24日,首都国际机场,孙元贵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作为国内某知名房产网站组织的“赴美购房团”中的一员,他将随团考察美国的房产市场,如果条件合适,他将在美国置产买房。纽约是其中的一站。



  “那时候根本不可能想到去美国买房,想都不敢想啊。”孙元贵说,1993年去美国是很多人的梦想,就算是住地下室、洗盘子,大家还是想往那边跑,“没办法,跟人家比,生活水平差距太大了。”



  从不敢想,到敢想,到最终成行,孙元贵用了16年。这16年,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按孙元贵的话说,他和国人一样分享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成果。而“赴美购房团”的成行也是这一成果的具体体现。



  说起为何申请加入“购房团”,目前在南京经营“玉喜”翡翠品牌的孙元贵表示有两个原因。“除了把钱投到自己主业上,把主业做大外,剩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项目。”有的人喜欢投资证券,有的人喜欢参股别人的公司,孙元贵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是投资物业,也就是买房等升值。目前他在南京、镇江、深圳都置有物业。



  “从长远看买房子比较保险,可以抵御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房价也会跟着上涨。当然买的时机很重要。”孙元贵表示,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的房价遭到重挫,“媒体报道得很多,说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情况尤其严重。”孙元贵通过媒体了解到,去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房展会上,美国人把法拍屋(业主缴不出房贷被银行没收的房屋)带到中国来卖,最便宜的竟然一美元就能买一幢。“一美元那种肯定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不过这也说明了美国房地产确实非常不景气。”这种不景气对孙元贵来说,就是机会来了。所以当他偶然在某房产网上看到招募赴美抄底购房团员时,没有犹豫就报了名。



  孙元贵的想法是在美国购买价格合适的商铺,一是商铺本身可以升值,二是也可以把翡翠生意做到美国去。购房团中有他这种想法的人很少,他介绍说,好几个人是为了孩子去买房的。到了美国后和他住同一个房间的陈先生来自山东,在国内做工程监理,他的女儿在纽约读大学。他就想在大学附近买一套房,一来给女儿住,二来多余的房间可以租出去。等女儿毕业了,如果想回国发展,就把房子卖掉,那个时候,房价多半已经上去了。北京的尹国华律师的儿子才4岁,但是他已经未雨绸缪,想趁着房价低的机会给儿子买上一幢“学区房”。来自上海的一位团员,也是给准备到美国读研的孩子物色住宅的。温州的王女士在上海做生意,很成功,很懂得投资,这次她主要是想投资住宅。



  “虽然大家的投资想法不一样,但是买房的目标是一致的。”孙元贵说,“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时美国的房价确实已经低得值得购买了,也就是说接近底部了。”


 在美国被当成了救世主


  赴美购房团一共由21个人组成,去除掉某房产网的领队和当地的一位华人导游,实际上真正想去买房的只有19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温州、南京。按某房产网的说法,他们是从全国500多个报名者中选出来的,大部分报名者身家在1000万以上,年龄主要集中在35-50岁之间,大部分是房地产、商业服务、商业零售企业的高管。19个千万富翁资产相加可以推测,中国首个赴美购房团的总身家不会低于2亿元。



  2月24日那天,按约定“千万富翁”们在首都国际机场的海关前集中。某房产网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但出国的具体事项还是由国旅负责,之前他们都办了旅游签证,在机场他们从导游那儿领护照、旅行手册、洗漱用品,然后换登机牌托运行李。再然后,就是接受记者采访。“这是我们和媒体打交道的开始,大概有二三十个人,分头采访我们。”平时孙元贵不怎么上网,所以并不知道这次活动在网上网下已经炒得很热。据后来媒体介绍,从在北京组团开始,就陆续有二三十家媒体采访北京的尹国华律师,其中以美国主流媒体居多,此外还有德国电视台和意大利报纸。



  这些互不相识的购房者是在下午1点40分登机离开北京的。在飞机上,望着窗外的蓝天和云朵,他们并不知道此行即将在美国掀起一股媒体热潮;当然也没有人料到等行程结束,所有的人都空手而归,没有谁带回一把房门的钥匙。



  他们先是飞到旧金山转机,然后才抵达购房的第一站洛杉矶。



  在机场负责接待的美国加州商业基金会打出了欢迎横幅。购房团在主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好莱坞的星光大道,然后入住希尔顿酒店。一到酒店大厅他们就被媒体包围了。“那种架势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孙元贵回忆,大家迅速办手续,然后逃难似的进入自己的房间。但是没多久,某房产网的领队就通知大家到楼下集中,说接待方要开一个欢迎会。领队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她特地把孙元贵叫到一边,希望他能代表团员发言,说说想法。孙元贵推辞了半天,勉强答应了。



  欢迎会上,加州商业基金会的会长、秘书长先后致辞欢迎,相关的专家介绍了洛杉矶的房产现状,然后演变成了一场记者会。记者们显然是有备而来,但是提出的一些问题有点出格。“一个记者直截了当问我们总共带了多少钱,要买多少套房子。”孙元贵说,他们把我们当成了拯救美国房地产的救世主了,完全想偏了,而且有的记者语气并不客气,有一种奇怪的情绪在里面,“我就跟他说,我们不可能带那么多现金过来,我们这次来主要是看房,了解情况,我们不是抄底团,是看房团。”孙元贵说,“这里面肯定有误会,我们救美国?就是王石来了也救不了美国。”



  记者不折不挠的采访风格很快就惹恼了团员们。会议结束后,团员们找到领队,要求记者回避,大家到美国看房毕竟是私人的事,现在看来变成了一个公众事件了。领队去找加州商业基金会协调,对方很为难,说美国是个自由的国家,没办法赶记者走,但是可以拒绝记者跟车(上团员的大巴)采访的要求。



  第二天早晨看房活动正式开始,虽然记者们没法上团员的车,但是你没法不让他们跟着你。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观:购房团成员一出酒店上车就遇上了数十家媒体“围追堵截”。有媒体报道说:“洛杉矶第一站是帕萨迪纳市的一处公寓楼,媒体蜂拥而至,洛杉矶的一家电视台还开来了直播车。第二站是距洛杉矶市中心约80公里的科罗纳市。由于要看的房产位于一个新开发区,地址在洛杉矶记者们常用的卫星导航仪上都没有显示,于是出现了高速公路上六七辆小车围着购房团大车‘前呼后拥’的热闹场面。”



  “下了车后,根本没法看房子,每一个团员身边都跟着一到两个记者,不停地问这问那。”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元贵还心有余悸,“记者也很辛苦,可能是便于沟通,美国当地的媒体基本上都安排华人来采访我们,一路穷追猛打。”



  尹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那么多媒体跟着,一进房子,人全都挤进来,看都没法看。有些不喜欢热闹的团员,就早早出去了呗,有人甚至都没进去。”



  为什么此次赴美购房团能引起全美震动?据一位当地业界人士分析,当前美国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美国人普遍陷入债务危机。一向不怎么起眼的中国人却在此时捏着大把的现金,组团赴美抄底楼市。美国人在惊叹中国人“真有钱”时,其一直以来“世界中心”的心理不免产生了微妙的落差。



  当天晚上,团员们商量后“威胁”领队:如果再让记者这么跟着,我们就立即回国,不买房了。“威胁”起了效果,在之后的旧金山站,接待方特地请来了6名保镖,将记者与购房团隔开。为何一套都没有成交



  不知别的团员心里怎么想,但是在到达洛杉矶的当天,孙元贵的心里就凉了半截。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空手而归。



  在当天的欢迎会上,接待方除了一些客套的欢迎词外,还介绍了洛杉矶乃至美国的房地产状况。孙元贵最关心的是美国的房价到底跌了多少?如果没有到底,还会跌多少?接待方的介绍,让他很是失望。他们介绍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房价跌到了10年来的最低点。“什么概念呢?换算一下,就是平均跌了15%左右。”孙元贵说,就美国人而言,15%就是一个天大的,难以承受的幅度了。美国的房市很成熟也很规范,这么多年来房价一直很平稳。“你想想看,如果中国的房价跌到10年来的最低点,也就是房价回到1999年,那会是一个什么价格?”他用股票打了个比方,前些年ST金泰连续40多个涨停板,才停下来;如果在美国涨到五六个停板,这个公司就会被调查了。“楼市也是一样的道理。”孙元贵表示,就目前而言,也许对美国人而言,这样的下跌幅度或许是一个机会,但是对中国投资人来说,这样的下跌幅度基本没有吸引力。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经济开始萧条,楼市大跌,到2004年跌到最低谷,一幢1000万的房子,跌到了300万;从危机开始到最低点,走了7年时间,然后才触底反弹,到2007年,300万的房子又反弹到1000多万。”在孙元贵看来,美国的房价肯定没有到底。从这轮危机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这轮危机是全球性的,比那次亚洲范围的危机要严重得多,也更难救治,所以很难说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