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周一开始,中国人行行长周小川先生连续发表三篇文章,评论国际金融秩序,引起国际媒体热议,瞬时间关于中国在G20峰会的立场,成为会前一个热点。在前天,中国主管金融事务的副总理王岐山在《泰晤士报》,中国愿意为IMF注资,但是要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地位。周日,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女士出席BBC1九点档Andrew Marr Show的访谈节目,她说中国政府没有为本次峰会带来厚厚的支票本。
实际上,超主权货币一出炉,就遭到回击。美国和欧盟都已经拒绝讨论中国提出的“超主权货币”方案,作为东道主的布朗,也表示超主权货币不是本次会议优先考虑的议题。周小川先生的三篇文章,细读起来,温文尔雅,学术腔十足,按照傅莹女士的话,那是发表在中国银行网站上的,是一个长久争论话题,用太极手法轻轻化解。王岐山先生的注资论,才是关键。随着布朗政府赤字激增,布朗下一步很可能要向IFM借钱。
这次中国峰会前的对策,表述极富中国特色。相应成趣的是,中国大陆推出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时政类畅销书,首印25万已经告罄,作者鼓吹“仗剑经商”,对于国际规则以愤怒掩饰无知,一副民心可用,为国征兵的姿态。
然而这点,中国政府远比不高兴要有头脑。来自中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否可能转换成政策层面的措施?目前,看起来绝无可能。事实上,中国政府与民间情绪的互动,已成模式,从1999年美国轰炸驻南使馆开始,到2008年火炬传递、家乐福、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国民间民族主义情绪,从来没有主导过政府的决策;相反,政府对待民间情绪的利用,形成了一种以“中国人民感情”为标签的民意。在BBC访谈中,傅莹女士同样以人民为理由,强调中国的美元储备是中国人民放在银行的钱,政府不能够随便开支票。
中国人民高兴与否,暂时不会影响伦敦G20。因为不管是所谓的精英,还是草根,在中国还很难影响到国家外交博弈和国际关系。基于这样的原因,除了国内的图书市场,没有谁会把《中国不高兴》当真。在“精英”无法进入的政府层面,从周小川行长的商榷文章,到王岐山副总理的乐意贡献,到傅莹大使的低调出镜,中国政府的姿态已经明显,高举低打,愿意拿钱换影响力;而对自己的在国际政治中的实力也有非常清楚的估计,韬光养晦这么多年,已经没什么高兴不高兴,本来大国崛起是忽悠别人,千万别把自己绕进去。(作者曾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