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篇新闻,说中国禁止对小日本输出稀有金属,日本首相气的跳脚。总所周知,小日本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稀有金属的进口。在一个日本专业网站上就有这样的一个设问"如果没有了稀有金属,生产大国日本将会怎样?" 呵呵,真是解气啊,控制稀有金属的对外输出,就相当于捏 着小日本的命根儿!
目前,稀有金属支撑着电脑、手机、半导体、家电、汽车等各个工业生产环节,但日本的所有稀有金属目前基本依靠进口,而世界上稀有金属的生产大国主要是南非、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如果进口得不到保证,日本的高科技产业无疑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稀土用在汽车上一般有这么几方面:尾气净化,混合动力车里的电池。目前混合动力车是高档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试想要是中国停止对日输出稀土,那等着日本的就是混合动力车的发展停滞,甚至因为缺乏稀土放弃混合动力车的量产。
未来,混合动力车,新能源车,电动车等是汽车发展的新趋势,而拥有稀土的中国,将会是汽车生产和制作的大国。虽然小日本现在把稀土藏在海底,那也最多能藏个十年二十年的,咱们不给你了,看你小日本怎么办?比亚迪现在新出的F3DM双模电动车,就是未来环保汽车的一个剪影。
呵呵,这种釜底抽薪的活儿越早干越好!
另附评论文章两篇:
日本专家一席话:道出了西方惧怕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心声!
中国在稀土供应上的优势以及把稀土发展成为"21世纪的经济武器"的想法引发日本所谓的"无形产业海啸"恐慌。日本所需的稀土几乎100%从中国进口。日方认为,稀土将有可能成为未来贸易战的一个战场。在价格战中失势的美国稀土矿将重新投入使用。但许多产业观察家认为,北京可能会在对手出现之前策划一场全球供应危机。(3月11日《环球时报》)
上述内容是笔者援引英国《泰晤士报》3月9日发表的题为《中国掌握科技未来的关键》文章中的观点。这些观点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不过,只要我们仔细推敲,还是觉得作者说得有道理。因为稀土能够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同时,稀土也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如果西方国家无法进口稀土,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实际上,稀土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据了解,日本、美国以及欧洲在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上正面临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和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发展功能材料技术正成为这些国家强化其经济及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
目前,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2002年以前,购买中国稀土产品的国家只是集中在日本、美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到了2003年购买中国稀土产品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56个,而到2004年,购买中国稀土产品的国家已经达到74个国家和地区。
正是西方以及其它国家对稀土需求的大量增加,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虽然中国稀土出口增加,可出口的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一些稀土企业称,按照目前的价格,稀土企业的利润一般在1%至5%之间,就是最高达到5%左右的利润。
这说明,中国稀土贸易正在面对着难以忍受的巨大尴尬:一方面,稀土产业在世界创造了资源储量、生产量、销售量、消费量多个"第一",另一方面,在绝对的市场优势下,中国稀土却只卖出了个"土价钱"。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更多只被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
2008年9月,《南方周末》发表北京大学博士青岩的长篇文章《中国应立即禁止稀土出口》指出,既然过去几十年中,政府领导不可谓不关注,主管部门不可谓不尽心,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大量的建议,但中国的稀土开发依然还停留在低水平。那么从长远计,最有效而且最容易实行的方式,莫过于立刻禁止稀土出口,只维持国内生产以及研发所需的产出规模,或者干脆从国际市场购买。
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从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高度,阐述中国禁止稀土出口的理由。事实证明,国家如不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或停止稀土出口,势必影响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中国的产业安全。国家有关部门应每年对稀土产品进行评审后确定出口范围,对出口数量实行动态管理,并且逐渐关闭稀土产品出口的闸门。
基于此,近几个月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出台了减少出口配额、加收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限制或减少稀土出口量。同时,在出口环节,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稀土出口企业管理。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入册企业仅20家,比2007年减少19家。而此前,中国稀土出口企业有200家之多。
在经历了无序的价格战和出口配额削减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将由中国生产供应。这是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认为:"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如果中国限制或禁止出口,将会掐住日本的咽喉。中国或许不该去掐别人的咽喉。"浜田和幸的一席话,道出了西方国家惧怕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心声。(作者:邱林;来源:光明观察)
英国声称:中国掌握技术未来的钥匙,日本恐慌!
英国《泰晤士报》3月9日文章:中国掌握技术未来的钥匙 中国从一项长达15年的调查中胜出,成为稀土金属供应的"最大垄断国"。业内专家说,这一主导地位将使中国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大幅削减每年的稀土金属出口配额,任何公司都将无法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风力涡轮机或混合动力汽车,这一局面正在迫近。
在经过长期的价格战和出口配额削减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将由中国生产供应。17种镧系元素(原子序数58至81之间的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手机、激光器和航空业等方面,而这些元素都由中国生产。
虽然中国具备生产足够的镧系元素、铽元素、钕元素和镝元素的资源和精炼能力,以满足每年10%的全球需求增长率,但预计它今年对全世界的稀土出口只有38000吨,这还不够日本一个国家的需求。
而且,随着世界各国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加大努力,中国的主导地位将变得更具有战略决定性,因为很多重要的环保技术,例如风力涡轮机、低能耗灯泡和混合动力车等都非常依赖稀土金属。
稀土金属专家杰克利夫顿说:"邓小平1997年曾说,就像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一样,中国也将成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如今,邓的话已成为赤裸裸的现实。世界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这些‘技术性金属'的元素,也就谈不上什么技术。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使这些金属给本国公司以其它国家难以匹敌的竞争力。"
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日益崛起的实力及其明显要把它作为"21世纪的经济武器"的意图令日本政府感到担忧。有日本政府人士对《泰晤士报》说,对日本业界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海啸恐慌。日本几乎100%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因此它将这些元素看作未来贸易战的一个潜在战场。
丰田和日本其它大型汽车生产商正忙于在越南和马来西亚寻找稀土。美国被价格战挤出的稀土矿也将重新投入使用。不过,很多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北京会在世界出现主要竞争者之前策划一场全球供应危机。
日本三井公司稀土部门负责人佐藤阳一说,中国的战略表明,北京和世界消费者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复杂博弈。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大致有两个:其一,为中国高技术产业提供一个繁荣的机会,允许它们获得对亚洲、欧洲和美国竞争者的巨大竞争优势;其二,迫使外国公司将其高技术工厂和研究中心转交给中国,以此来避免配额限制,但此举将会遭到日本公司的反对,因为它们担心会丧失产业机密。
佐藤还认为,中国还会用其已有的垄断地位来摧毁任何新的竞争。虽然世界上42%的稀土矿藏分布在中国之外的地方,但这些地区几乎不具备精炼能力。
佐藤说:"当然,有很多人想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建立精炼厂,寻找稀土来源,但这些投资在中国可能施加价格报复的情况下并不会起什么作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都出现了新的项目,但中国只需将价格下调,就会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作者利奥刘易斯。唐湘 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