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向北京认错的萨科齐极其务实地“提前组建”了一个“豪华版访华团”显然,在得悉了两篇《思考》之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极其务实地“提前组建”了一个“豪华版访华团”,其中的希拉克与拉法兰,在任期间更多地表现为“构建、强化中法战略合作关系”的强大推手。至于法国国民议会议长阿夸耶的“4月底访华”行程,更是1982年以来法国国民议会议长的“首次正式出访”。不难看出,萨科齐“提前组建”的这个“豪华版访华团”,已经被“提前贴上”了“法国决定修复中法关系访华团”的“政治标签”;我们知道,中国外交部在宣读“胡锦涛主席G20会晤名单”时,曾经郑重强调:没有安排中法元首的会见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因此,假如这个“法国决定修复中法关系访华团”日后果真成行,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位目前“还准备再看一看”的萨科齐,那时要么自己动手排除了那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否则,“豪华版访华团”有可能无法成行,即便“豪华版访华团”访华成行、也不会访问成功!
●法国总理菲永在访问华盛顿期间强调了这么几点
我们再来看第二件事。就在法国“豪华版访华团”名单见报的“前后”,也是在3月24日,法国总理菲永在访问华盛顿期间强调了这么几点:第一,菲永宣布:欧洲和美国已经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第二,菲永相信:美国准备好在4月初举行的伦敦金融峰会上赞同对金融机构加强监管;第三,菲永透露:欧洲与美方达成的协议非常具体,就是对对冲基金进行监管。第四,菲永声称:欧洲与美国之间已经就监管信用评级机构、改革国际会计标准和建立新的管理人员薪酬规则等广泛问题达成了一致;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除了“第一点”之外,我们不难看出,“第二、三、四”恰恰是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洲政治与经济领导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几件事情。这也就难怪菲永可以宣布“欧洲和美国已经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道理实在是太简单了:由于没有具体细节,我们目前无法评估“第二、三、四”的实质意义到底有多大,但是,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首先,如果“具体细节”果真足以让欧洲人满意,继而初步实现与美国分享金融话语权的目标、并足以保障欧盟经济从这场欧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那么,按欧洲的算盘,周小川的那两篇《思考》就只能停留在“思考”阶段,而西方将继续、但却是由“欧美共同”地把持国际金融话语权。值得强调的是,欧洲的金融话语权将通过对“第二、三、四”的细节落实,而空前地增强。
其次,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明白,法国总理菲永之所以访美国成功,是借周小川那两篇《思考》的东风;一直在迫使美国让渡部分金融话语权的欧洲,这次之所以能和美国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是因为“美元本位制”在北京的攻击下被迫答应了所谓的“第二、三、四”;最后,也是最微妙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要的是金融话语权,是金融决定权,是欧元与欧盟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市场份额。因此,这本质上是一“刚性要求”,其目的与效果都在于限制美元的市场份额、并扩张欧元。而对正指望凭借“美元本位制”的特权、大量印刷钞票渡过难关的美国经济而言,立刻满足这一“刚性要求”所造成的损害,将远比与中国(南方国家)“慢慢谈判”所谓的“新世界货币”要来得大得多,也来得快得多。由此,我们也不难想像,如果“第二、三、四”无助于欧元实现上述梦想,欧盟不会与美国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反过来,如果“第二、三、四”能立刻帮助欧元实现上述梦想,美国也不会与欧盟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因此,在“第二、三、四”的具体细节没有公开之前,特别是,即便“具体细节”公开了,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之前,法国总理访美所取得的“欧盟与美国就如何拯救全球经济达成一致”之访问成果,本质上是“欧美”暂时就“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计划达成了妥协。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这份妥协应该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在一定时间表内,美元向欧元让权,具体如何让,要看第二、三、四的具体细节;第二个要点是:在一定时间表内,欧元一边从美元那里接受部分金融权利,一边承诺维持“美元本位制”;显然,这份妥协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等南方经济的利益,也不会充分考虑到三边之一的日本的利益。它更多是做给中国看的,说给俄罗斯、巴西、印度听的,顺便也抄送了一份给“三边”之一的日本,看看这些国家、特别是中国、日本对“欧美准备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计划有什么想法。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反应速度上看,北京的“想法”恐怕早就准备好了。这就是周小川的第三篇文章
周小川: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 (节选)【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人们就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已经展开了很多讨论,包括在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等。本文旨在讨论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顺周期性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本文还简要介绍中国金融业改革以及我国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而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本文中的部分观点曾于2008年11月15日巴西圣保罗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阐述过。一、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特征 .........................
1.信用评级问题和来自外包的羊群现象全球金融体系在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时高度依赖外部信用评级,从而产生了显著的顺周期性特征。信用评级业由少数几家大型机构主导,它们几乎提供了全部重要的评级服务。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具体评级相关性较高,它们叠加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周期性力量。经济繁荣促使乐观情绪产生,经济衰退则导致悲观。众多市场参与者使用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并作为业务操作和内部考核的标尺,在机构层面产生大量的“羊群行为”。此外,由发行人付费的评级机构的经营模式使评级过程存在很多利益冲突(发行人还给评级机构支付产品结构设计方面的咨询费用,从而产生更多的问题)。与抵押贷款相关的结构性产品的评级模型也存在不少缺陷,在本轮由次贷问题引发的危机中,评级机构曾给予很多次贷类产品较高的评级,后来又在短期内大幅降低其评级导致金融机构大规模减计资产。....................................从评级的使用者方面看,道德风险问题长期存在。在全球范围内,很多规定都要求投资管理决定和风险管理做法要确保金融产品达到主要评级机构给出的一定水平的评级。这样做使得从业人员可以搭外部评级的顺风车,只要金融产品满足了门槛评级标准就无需担心其内在风险了。长此以往,金融业习惯了这种做法,非常依赖于外部评级并为此感到自满。有些市场参与者似乎已经忘了,评级不过是以历史经验为基础得出的违约概率的指标,它永远不能成为未来的保证。与感到自满一同滋生的还有投资经理产生惰性和马虎态度,不去质疑投资组合中投资产品的内在风险。一旦问题发生,就像此次危机一样,指责的矛头都指向了评级机构。使用评级结果的机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服务企业等)应该最终对其客户和股东负责,应对风险做出独立判断,而不是光把风险评估职能外包给评级机构。在必须使用外部评级时,还要进行内部独立判断并以此作为外部评级的补充。事实上,上述问题相当严重。监管者应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内部评级能力,减小对外部评级的依赖。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需要出台新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外部评级的依赖度和使用率不超过业务量的50%,至少对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应该这样规定。同时,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还应加强内部评级能力,对信用风险做出独立判断。
2.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盯市原则和按模型定价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IFRS,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和公认会计准则(GAAP,由美国的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会计师协会和美国证监会共同制定)都要求根据资产负债的不同特征和管理者的持有意图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负债进行混合计量,即对交易目的资产和可出售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持有到期的资产、贷款和没有公允价值的负债按照历史成本计量。................................
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2004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II)中,对资本充足率的框架进行了完善,从单一的资金充足约束转向突出强调银行风险监管,将最低资本要求列为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监管资本要求、监管响应、信息披露和市场监督)之一。该协议延续了8%的最低资本要求,将风险加权资产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改进为全面反映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对计量风险的方式加以升级和多样化。自发布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制定实施新协议的步骤和时间表,其中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基本上实施了资本新协议。我国也在为实施资本新协议做积极准备。...............................二、发挥好各国负责整体金融稳定的部门的专业作用,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中,资本充足率要求是最重要的约束机制之一,此次危机表明,良好的资本实力对于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广泛的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有效克服现有资本监管框架中顺周期因素以及增加银行资本的质量是防止严重金融危机的必要前提。危机反映了银行机构在资本充足性方面存在许多脆弱性,表现在:Basel II对复杂信贷产品的风险重视不够;最低资本及其质量要求未能在危机中提供足够的资本缓冲;资本缓冲的顺周期性加速了金融动荡;以及金融机构间在资本衡量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在国际上,目前正在致力于强化资本约束的普遍性,包括对资产证券化、表外风险敞口和交易账户活动提出资本要求,以及提高一级资本的质量和全球范围内最低资本要求的一致性。此外,作为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补充,构建适当的杠杆比率指标可以在审慎监管中发挥作用,既可以作为潜在承担过度风险的指标,也可以起到抑制周期性波动被放大的作用。三、中国的金融业改革和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2003年,基于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隐患的深刻认识,中国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决定对四大国有银行进行重组改制。当时普遍认识到,我国的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如果不进行认真的改革,将无法抵御大的经济下行周期的冲击。冲击尤其是外来冲击可能会触发对银行体系信心的危机,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爆发。中国政府首先决定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外汇注资。银行业改革起步迅速,抓住了较好的时机,并取得了成效。改革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金水平较低甚至为负,并且不对股东价值负责。通过注资和公开上市,这些银行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后,现在仍然保持充足的资本。通过剥离不良贷款并加强风险管理,上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低个位数)。在公司治理方面,董事会组成中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专职董事占大多数,他们可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并起到有效的制衡作用。银行还引入了海外战略投资者,帮助其改善风险管理、业务流程、产品创新、现金管理、信用卡业务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重组、公开上市及提高透明度的措施,这些银行开始实施问责制,股东价值受到了尊重。在证券业,有问题的证券公司被关闭,一些重要的证券公司得到了政府的注资,进行了重组。证券公司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与主要银行建立了独立的托管安排,防止客户资产被挪用。银行业改革和证券业清理取得了成功,为金融部门抵御经济衰退尤其是本次金融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尽管过去一年中股市大幅下跌,但截至目前证券公司尚未出现任何重大问题。主要银行经营稳健,能够承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工、建、中三家国有银行的市值位居全球金融业前三位。改革提升了我国金融业的实力,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强有力保障。同时,我国金融体系还得益于循序渐进的对外开放策略,对国外市场的风险敞口有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虽然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主要银行改革后并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在很多方面还需改进。经济增长放缓将是对银行稳健程度的一次实实在在的压力测试。尽管金融业非常稳健,但中国经济仍然感受到了世界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特别是出口部门。去年四季度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重的情况,我国政府反应迅速,果断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工作要求,迅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两年增加约4万亿投资,重点投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等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社会事业等5个方面。二是启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已先后出台轻工、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石化、有色、电子信息及物流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通过振兴规划努力遏制和扭转工业增速下滑的状况。三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去年9月以来,先后五次下调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此外,还出台了9方面金融措施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是着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五是推进增值税转型、成品油税费和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通过上述措施,中国可望削减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并通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力量。总体来看,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事实表明,综合比较世界上主要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在出台重大举措时决策及时、果断、有力,体现了独特优越性。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本文旨在讨论金融体系中的一些顺周期性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本文还简要介绍中国金融业改革以及我国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而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本文中的部分观点曾于2008年11月15日巴西圣保罗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阐述过。
●文章明确点到了“信用评级”等敏感词汇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与前两篇《思考》本质不同的是:两篇《思考》思考的都是“国际经济与金融”已经暴露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法,第三篇文章则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明确点到了“信用评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资本约束”等关键词汇。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信用评级业由少数几家大型机构主导,它们几乎提供了全部重要的评级服务。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具体评级相关性较高,它们叠加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周期性力量。经济繁荣促使乐观情绪产生,经济衰退则导致悲观。众多市场参与者使用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并作为业务操作和内部考核的标尺,在机构层面产生大量的“羊群行为”。
●周小川先生的这篇文章的针对性极强,可以说是针对“欧美妥协”而“量身定做”的
在东方经济评论员看来,结合前面的“第二、三、四”,也就不难看出,周小川先生的这篇文章的针对性极强,可以说是针对“欧美妥协”而“量身定做”的。非常清楚,仅以十分重要的“信用评级”的为例,如果欧洲对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就是“欧洲也要有三大评级机构”、就是“欧洲的评级机构要与美国评级机构平分市场”,从而“共同决策、共同引导”市场的繁荣或者悲观,并由此决定“欧美”所期望的“羊群行为”,那么,我们从周小川先生的文章中得到的结论就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欧美金融危机将“继续”是“欧美”自己的事情,你们自己就关起门继续去“自己玩自己”好了。
●文章“介绍”的是中国经济与金融“相对稳定”的经验、说的是“中国是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
显然,在文章中,周小川先生是不会直接拿出“这个结论”的,但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所有的文字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反复论证”这个结论。在第二部分中,介绍的是中国国内经济与金融“相对稳定”的经验,说的是“中国是如何如何做好自己事情”,我们从这部分文字中得到的结论就是:如果“欧美”以为彼此相互妥协就可以“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可以确保西方可以继续主导国际金融体制,就可以把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稿权,就可以继续把持“信用评级”的操作权,就可以继续人为的制造、决策、引导所谓的“羊群效应”,就可以继续通过某些改头换面的金融游戏、继续从南方经济身上赚取超额利润的话,那么,由于中国经济即有“相对稳定的经验”、且“这些经验”已经初步遏制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局面,中国经济即有时间、也有能力继续去“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非常清楚,不论是从“时间因素”还是从“内容因素”来观察,周小川先生的第三篇文章,都是对欧盟那种“再等一等、再看一看.......”之投机心态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欧美”那种霸权心态的最直接否定。显然,伦敦国际金融峰会就要召开了,周小川的三篇文章,虽然以“思考”的形式、从理论上直接否定了美国想维持的“美元本位制”,也从理论上间接否定了欧盟想实现的“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但总体上看,它们更多是一种“思考”、而不是“结论”,更不是准备“立刻操作出”一种“新世界货币”的“行动纲领”。另外,不论是“美元本位制”还是“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都是“西方”企图继续把持国际金融主导权的两种模式,但这个“西方”并不包括日本。还有,在“美元本位制”与“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之间,它们即有企图由“西方”继续把持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共同利益,也有“到底是由美国为主、还是由欧洲为主”重构国际金融体制的根本矛盾。再加上日本也被排除在外,因此欧美所达成的妥协是不稳定的,更多是种权宜之计。
●北京通过周小川的几篇文章,从理论上攻击“美元本位制”的主要意图在于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北京通过周小川的几篇文章,从理论上攻击“美元本位制”的主要意图在于:
第一,中国作为“三边撕裂之外”最具实力的国家、在经济结构与“三边(欧美日)”经济同时互补的经济体,可先在“理论层面”上激化“欧美日”有关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矛盾,同时在“操作层面”有效提升自己居中平衡的权重;欧盟在两篇《思考》之后,就在短短几天内成功迫使美国在包括“信用评级”、“对冲基金”监管等核心问题上做出某种妥协,这本身就是“欧美”争夺国际金融主导权矛盾进一步激化的体现。这种局面恐怕正是北京“当前阶段”最希望达成的局面
第二,中国作为“南北撕裂之内”最具经济实力的南方国家,可先在“经济层面”举起“南方经济利益”的大旗,即可在南方国家的支持下,作为南方经济的代表、明正言顺地代表南方国家“要求”北方国家让渡部分国际金融话语权,并在这一“要求过程”中顺势强化自己居中平衡“三边矛盾”的经济平衡能力。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总体上看,北京的这一招“诉”的是“美元本位制”的罪恶,“打”的是“新世界货币”的旗帜,“走”的是一条“尊王(新世界货币)攘夷(美元本位制)”的路子,“瞄”的是“三边矛盾”的间隙,“玩”的是“锄强(美元)扶弱(欧元)”的策略,“拿”的是居中平衡的“权重”,“撑”的人民币慢慢国际化的空间,最终“求”的是“构建一条以人民币、欧元、美元为中欧美制衡架构”的格局。
显然,顺着“上述招数”的秩序,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在北京“瞄”着“三边矛盾”的间隙,有意“锄强(美元)扶弱(欧元)”的策应下,欧洲才成功迫使罪恶的“美元本位制”做出某种让步的。我们也不难看出,一旦“欧美”间达成的、包括信用评级、对冲基金监管等核心内容的“第二、第三、第四”等具体细节得以兑现,那么,不论欧盟是否支持北京的“思考”、是否同意构建一个“新世界货币”,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美元本位制”已经被有效削弱了。而在“美元本位制”被有效削弱、但欧元又不足以与美元全面抗衡的阶段,也正是北京伸手“拿”居中平衡的“权重”,“撑”人民币慢慢国际化空间的最好机会。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在目前阶段,在“欧美”达成所谓妥协的情况下,北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绝不反对”欧美之间达成的妥协,但也绝不支持“简单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北京其次应该做的,就是在美国兑现、或者美国拒绝兑现其“妥协”的过程中,一边拼命摇动“新世界货币”的道义大旗,一边耐心等待“加重”平衡权重的良机。
●华盛顿为一系列鲁莽测试付出的沉重代价
前面再次提及一个观点,即: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也就是说,在目前这个局势“高度敏感”的阶段,对“伊核六方”的每一个成员而言,或者对“中欧俄美”之间每一方而言,在处理事关“其它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遵循“可以彼此战略测试,但行为方式不得鲁莽,否则,一旦局面脱离测试范围、被它方所利用,继而造成失控,相关方就必然付出沉重的战略代价”之准则。显然,北京直击“美元本位制”的两篇《思考》,恰恰是美国不惜以所谓“南海测试”等鲁莽方式直接测试中国的政治、军事战略底线,不行,又以“直接开动印钞机”的鲁莽方式、直接测试中国的经济战略底线,从而招致中国的断然反击。而它被迫与欧盟达成金融妥协,不论最终是否会兑现,都是华盛顿自己付出的沉重代价。
●就所谓的“南海测试”,华盛顿又搞起了小动作
我们注意到,自美国国防部长盖茨3月18日以“近日中美船舰对峙事件,并不代表中国有意将美国太平洋舰队逐出南海”为由公开表示“没有必要派出战舰为侦测船护航”还没几天,就所谓的“南海测试”,华盛顿又搞起了小动作:第一,在盖茨宣布“没有必要派出战舰为其侦测船护航”之后,准确地讲,在那两篇《思考》之后,美国国防部公布中美南海对峙的一段录像,并声称是中方先袭击“无瑕”号的声纳系统(也就是我们在讨论中所说的“鱼类新品种”)。
第二,有消息称,一艘由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负责使用的“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下周计划到达中国台湾和大陆南方省份附近进行考察,据说该科考船计划进行的海底地理调查中,可能有一部分将在距中国海岸200海里范围的专属经济区内进行。值得一提的是,“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是一艘地球物理学探索船,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共同拥有,与“无睱号”军事间谍船相比,它是艘民用船,但是,它带有气动声源阵列拖曳系统,探测能力很强,也可以执行某种间谍任务。显然,“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与“无睱号”间谍船一样,都附加有针对中国的“南海测试”任务的。但相对而言,“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的测试方式就理性得多。
●“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与“无睱号”间谍船所担负的测试任务可能有所区别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华盛顿也明了北京的这一招是“虚多实少”、且在等待“欧美兑现妥协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战略机会,因此,“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与“无睱号”间谍船所担负的测试任务可能有所区别。值得强调的是,“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其实也是间谍船)的测试任务,可能与朝鲜试射卫星(其实也是导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认为,朝鲜之所以坚持要试射卫星、且坚持要在4月4日到8日之间发射,显然担负有测试“三边(欧美日)撕裂”之“东北亚政策取向”的意图。不要忘记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北上战略”息息相关,中国东北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正是中国推行旨在全面提升“北上战略”之中国重工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局势的变化,朝鲜导弹试射的进度可以考虑进行一定的调整
显然,在中国已经于会前、用两篇《思考》提前策应了欧盟的情况下,如果“欧美”在伦敦国际金融峰会达不成实质性突破(欧美已达成的妥协无效)、或者“欧美”在峰会上达成了实质性突破(欧美正式公布妥协的具体细节及相应时间表),那么,“三边撕裂”都有个激化的问题,“欧美”达不成实质性突破(欧美已达成的妥协无效)的情况意味着伦敦金融峰会彻底失败,也就意味着欧美金融危机将快速深化,意味着“欧美日”中的一方(欧盟)、或者两方(欧盟与日本),必然回过头来与中国等南方经济达成经济上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全面提升“北上战略”之中国重工制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能促成日本、或者欧盟“愿意”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参与中国北上战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说过,作为一种测试,根据局势的变化,朝鲜导弹试射的进度可以考虑进行一定的调整。在中国通过两篇《思考》已经提前给出了“伦敦 金融峰会”的态度、并迫使美国向欧盟承诺让步之后,伦敦金融峰会能否成功,本质上已经是“欧美”之间的事情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伦敦金融峰会失败(欧美不欢而散),在欧美金融危机必将继续深化的情况下,朝鲜导弹试射可能如期进行,一方面以拿到“三边撕裂”之欧盟、日本的东北亚政策取向,另一方面,也顺势测试一下美国反导系统(已声称可能拦截的日本反导系统就是美国的)的真实效能、特别是再次测试“美日军事同盟”的有效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那只“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倒有可能表现得规规矩矩,或者在中国政府的批准下、在指定区域进行科考;萨科齐“提前组建”的这个“豪华版访华团”也会如期访华,日本首相的访华行程也就容易安排得多。如果伦敦峰会成功(欧美同意一个时间表,以慢慢兑现妥协条件、以简单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那么,朝鲜导弹试射不排除有推迟的可能性。显然,最好的发射窗口应该选择在“三边撕裂”撕裂得最激烈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那只“马库斯朗塞特”号海洋考察船、就有可能在南亚局势风云再起的背景下,被中国的“XXX”号渔船加以围堵、或者驱赶。当然了,这些只是我们的评估,至于局势最终如何演绎,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