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5

日本《经济新闻》:日本应理解中国“受害者”之痛

日本《经济新闻》2月23日文章: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从以史为鉴开始 由于过去的战争关系,像我这一辈人的长辈或兄弟姐妹与中国东北多少有些渊源。首次踏上这片黑土地是在去年9月,我以南边的旅顺为起点,一路北上,正好沿着日俄战争和二战日本进军东北的路线。访问地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哈尔滨731部队遗址等。此次东北之行令我百感交集,至今难以忘怀,其中感受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比三年前访问以色列带给我的冲击更大。


  在大连我看到了当时满洲铁路的高速蒸汽火车机车“亚洲号”。同样是满洲铁路,在中国人民眼里却是苦难和屈辱的代名词。在这700公里的线路上,当时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在严酷的条件下像奴隶一样地劳动着。


  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风景,观察者立场不同就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就像满洲铁路和“亚洲号”一样。此次东北之行所到之处,我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被害者的伤痛”!我想这种感觉变化与美国人在参观广岛原子弹爆炸纪念馆后的心理变化有类似之处。在最近几年日中关系发生龃龉时,追本溯源,我想还是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认识不足。正好像踩别人脚的人不会知道被踩人到底有多疼,在历史问题上,踩人脚的正是日本。我想如果日本能充分理解到“受害者的伤痛”的话,日中关系会发生根本性的好转。


  对侵略历史日中双方达成共识是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如果没有对犹太人诚恳且明确的反省,很难想象德国能在欧盟发挥领导作用。道歉不是国家面子和言语的问题,而是人类尊严和心灵的问题。与其重复道歉话语,不如用心理解对方的感情和立场。我深切认为一些日本政治家,特别是像前航空幕僚长田母神俊雄这样全面否定侵略历史的政治家有必要来当地亲眼看看,从成田到大连飞机只要飞行3小时。


  展望21世纪,日中关系对双方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亚洲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向前的引擎。对于日本来说,在世界迎来大转变的背景下,排除情绪化的民族情绪,用长期、高屋建瓴的视觉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是最重要的课题。▲(作者箭内升,袁嘉凡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