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1

英媒:只有美国和中国够得上分量,欧洲和日本很担心


英国《经济学人》:再糟糕的事情也总会有受益人。对中国很多人而言,冲击全球经济的风暴带来令人鼓舞的信息。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崛起令人惊讶。但它缺少一个可以充分满足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因素:西方随之没落。如今,资本主义的中心地带处于恐惧之中。欧洲和日本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几乎丧失了成为对手的资格。超级大国美国已经过了巅峰期。尽管在公开场合,中国领导人避免表现出必胜的信念,但北京有一种感觉:中央王国重获全球支配权在望。


  中国总理温家宝不再坚持说中国是世界事务中一位谦卑的玩家,希望侧重本国的经济发展。他谈及中国是“大国(great power)”,担心美国的挥霍无度会危及他摆在那里的一万亿美元储备金。美国新财长称中国操纵汇率的不慎言论被斥为荒唐;同样,适时地表现忏悔的希拉里受到北京的欢迎。本月可见一个明显的意图,在南海制造一起低层面的、与美国间谍船对峙的事件。然而,美国人至少还可以引起关注。而欧洲已是远处的一个斑点,被忽略了:欧盟峰会被取消,法国仍然因为萨科齐胆敢会晤达赖喇嘛而被列入黑名单。


  有一个大想法已经扩散到中国之外:如今的地缘政治是两极事务,只有美国和中国够得上分量。这样,下月在伦敦召开的不是G20会议,而是奥巴马与胡锦涛之间的G2峰会。这不仅令欧洲人(欧洲刚刚摆脱布什单极政治,不希望看到它被太平洋双寡头政治取代)担心,而且令日本担心(日本人对他们的亚洲对手长期持偏执态度)。而且对华盛顿也产生了影响,国会对美国最强劲对手的强烈关注可能引发保护主义。


 


赤色分子


  在恐慌蔓延之前,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新近的自信既反映了虚弱,也反映了实力。用温家宝的话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面临新世纪最困难一年的贫穷国家。最近关于失业人数的猜想(2000万)暗示问题的严重性。世界银行已经把中国今年增长率的预期下调到6.5%. 与大多数地方相比,这是一个强劲的数字,但对很多习惯于双位数增长率的中国人而言,这感觉上就像是衰退。那里每年都会发生成千上万起示威,从征地开发问题,到下岗工人问题,到环境恶化的副作用问题等,都是示威的起因。即使中国奇迹般实现官方的8%增长目标,这些冤情仍会加深。


  中国远未能散发自信,经济体系以及它想成为何种大国的问题都引起激烈的辩论。自由派呼吁加大开放。而且中国领导人还要面对左翼民族主义的不满,他们认为低迷时期是停止国内市场改革的机会,认为中国应该在海外更加尖利地伸张自己的主张。一个愤怒的中国可能转向仇外心理,但并非所有的民族主义左翼事业都是如此危险,例如呼吁增强国家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网络的事业。


  中国正处于一个比许多西方人想象中更加危险的境地。世界不是两极,而且可能永远不会变成那样。欧盟尽管有种种缺点,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印度的人口将超过中国的。但这并不能掩盖中国的相对力量明显增长的事实——西方和中国自身都需要为此而调整。


  对奥巴马而言,这意味着努力实现一个艰难的平衡动作。从长远来看,如果他到离任时还没能设法诱使中国(以及印度和巴西)更加坚定地融入自由主义的多边体系,那么历史学家可以判断他是失败的。从短期来看,他需要让中国恪守其诺言,并斥责中国的失误:希拉里访问时应该责备它的西藏和人权问题。布什政府很重视欢迎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的想法。G20是一个机会,给予中国比在G7和G8这些小俱乐部中所能获得的更大的全球决策权。但这也是中国展示自己可以负责任地行使其新影响力的机会。


  帐单


  中国作为世界公民的记录俗套得惊人。从伊朗到苏丹等众多问题上,它动用了它主要的地缘政治资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去阻挠进步,借口说自己不想干涉别国内政。可悲的是,这需要时间来改变。但目前有更加紧迫的世界经济问题,在这方面有行动的空间。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从全球化中收获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走出祈求生存的阶段,迈进中产阶级。在这个进程中,中国是一位脾气暴躁的接受者。它促使最新一轮世界贸易谈判出轨。G20会议给它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改变心意的机会。特别是,它被要求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源,以便该组织能够拯救东欧等遭受危机冲击的地区。北京有些人情愿忽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为它可能帮助已经发展了“反华心态”的前共产主义国家。超越这种挑剔并拿出支付行动本身只是一小步。但这将表明中央王国已经明白成为大国意味着什么。


(英国《经济学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