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3

东方时事:美国对中国出惊天大毒招,中国反击!上

台湾媒体:陈水扁答应任“台湾国临时政府主席”


【台北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自称是“台湾国临时政府总召集人”的独派人士沈建德20日上午会晤陈水扁后转述,恳请陈水扁担任“台湾国临时政府”领导人。据转述,陈水扁二度客气表示,“假如没有人要领导台湾国临时政府,我会出来领导”。
  报道称:沈建德很高兴指出,“台湾国临时政府”已经在高雄市成立8年,一直以理念宣传为主,扁答应出来领导,未来将担任“台湾国临时政府”的主席、不是“总统”。
  有关“台湾独立党”,高雄金声电台创办人庄宏裕指出,扁很担心此刻成立“台独党”会被打成破坏团结的恶名,也担心民进党选举选不好,因此确定在年底县市长选举过后再宣布组党事宜。
  沈建德与庄宏裕强调,年底选举过后,正式筹组“台独党”,“台独党”成立宗旨是要“建国”,不是选举,这段时间,民间可以先筹备、号召民众先加入。等到“台独党”组成后,再慢慢运作“台湾国临时政府”。
  不过,沈建德与庄宏裕在转述陈水扁的谈话时,却出现落差,沈认为,扁只说当“台湾国临时政府”领导人,但没有提到是否担任“台独党”领导人。不过,庄宏裕却强调,扁有说,假如“台独党”没有人领导,扁会出来领导。经过媒体多次确认,二人最后终于统一口径表示,若“台独党”及“台湾国临时政府”没有人出来领导,陈水扁会出来带(担任主席)。
  此前,陈水扁借前“台湾教授协会会长”蔡丁贵之口,抛出筹组“台湾独立党”风向球,却得到冷嘲热讽回应,党内充斥懒得理会气氛,甚至挺扁不余遗力的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庆林也在第一时间表态拒绝加入新政党。据台媒分析,这一现象映照出陈水扁失去一呼百诺、众人相随的号召力,只剩一泻千里的政治行情。

【时事点评】至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8日以“近日中美船舰对峙事件,并不代表中国有意将美国太平洋舰队逐出南海”为由公开表示“没有必要派出战舰为侦测船护航”截止,近几个月以来,美国背后操纵的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战略测试”都被“暂停”:其中,“南亚测试(克什米尔问题)”因印度的“暂时冷静”而“暂停”;“东海测试(钓鱼岛问题)”又因日本的胆量问题而“暂停”。

●所谓“南海测试”

最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南海测试”了。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在讨论“南海测试”时,认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有三个:
一个是美国操纵菲律宾国内政局、利用菲律宾政治派别的对立及所谓“国际海洋法的513大限”,迫使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下将中国黄岩岛等归入菲律宾领土的相关法案、从而直接挑衅中国;
二个是中国也在反手利用菲律宾政治派别的对立,以派出最大的、由军舰改装的渔政船去南海宣示主权的施压方式,促成“对立中的菲律宾政局”冲着“曾经殖民菲律宾”的美国“直接喊出”了两种泾渭分明的声音:一种声音是公开“要求美国介入”,这显然是种呼救声,且是一种非常熟悉的呼救声:当时,挑起格鲁吉亚战争的格鲁吉亚政府在俄罗斯迅速出兵的压力下,就曾经这样向信誓旦旦提供保护的美国人发出“呼救”的。另一种则是“比起中国军舰出现在菲律宾附近海域、美国军舰出现在菲律宾海域的威胁更大”,这显然是一种“菲律宾版的美国威胁论”;

事实就是,由于“殖民历史”的原因,再加上97亚洲金融风暴中数十年财富被欧美资本席卷一空的恶梦仍然历历在目,在“南海”周遭视“美国军舰威胁更大”之观点的是大有人在:其中,即包括被“内海说”、“亚太同盟”、甚至“雅加达构想”明确包括在内、有反华传统、从而被“美国对华政策”寄予厚望的印度尼西亚,也包括要与印度尼西亚互别苗头,与中国日益靠近,但也想借机主张南海主权、趁机侵占中国利益、从而被“美国对华政策”想利用一把的马来西亚。


●与中国在南海“直接斗法”一旦失控,美国人面对的麻烦就是


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国在南海“直接斗法”一旦失控,美国人面对的麻烦就是:如果直接呼应“公开介入”的呼救声,那就等同于“下决心”在南海方向采取与它在格鲁吉亚战争中(不与俄罗斯直接冲突、而令中欧直接渔利)有根本区别的政策,而直接与中国冲突,与中国公开撕破脸皮,并在西太平洋形成军事对峙。

但这种局面不仅意味着规模庞大、可以为美国争取到相当缓冲时间与空间的“G2模式”之“忽悠工程”就此终结(从美国政界重量级人士四处推销、再到“内海说”、“亚太同盟”及“雅加达构想”的概念变幻,足见“忽悠”的规模与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它也意味着华盛顿必须“立刻承接”来自“中欧”的在经济层面的联手打击,还意味着欧盟、印度、日本等所谓“政治、军事盟友”在政治、军事层面的价码“立刻高企”,甚至韩国这种国家的角色都会“迅速吃重”;

更要命的是,随着“俄美关系”将直接跳入“美国必须向俄罗斯交割东欧利益、甚至中亚利益,而俄罗斯未必会向美国提供“美国所希望的”南亚默契(借口是科索沃问题)”的局面,“欧美关系”也会直接迎来美国“必须”向欧盟交割“科索沃稳定”与“中东和平”,而欧盟未必会向美国提供“美国所希望的”巴基斯坦配合与阿富汗配合(借口是东欧问题)的局面。


●一旦美国与“中欧俄”中的任何一家关系彻底决裂,获利的必定是另外两家,而非美国自己


除了这之外,那时的美国还会发现,不论是与美直接军事对峙的中国、还是借机要求美国立刻交割“相关利益”的俄罗斯、或者欧盟,仍然会将伊核问题之“中欧俄”战略协调视作“各自战略腾挪的支点”而加以强化,理由很简单:一旦美国与“中欧俄”中的任何一家关系彻底决裂,获利的必定是另外两家,而非美国自己,“中欧俄”中与美国关系决裂的那一家,是很容易让出部分利益以期与另外两家达成妥协、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强化彼此间的协调关系。“中欧俄”如此选择的理由是充分的:诟病于美元本位制的“中欧俄”都知道,在美元本位制被有效削弱之前,真正能捆住美国手脚的、就是伊核问题之“中欧俄”战略协调。



●一旦美国与“中欧俄”中的任何一家关系决裂,相对最容易控制的“美日关系”也会再起波澜

这还不算完,与此同时,一旦美国与“中欧俄”中的任何一家关系决裂,在与大国的有关系中,对华盛顿而言,相对最容易控制的“美日关系”,也会再起波澜,会重新面对“美日军事同盟”PK“日美全球同盟”的局面,因为美国要想在东亚与中国的军事对峙占据上风,必须借助日本。角色吃重的日本自然就会狮子大开口,首先就会将“日美全球同盟”取代“美日军事同盟”与核武装日本分别作为“名义”与“实际”意义上的两大前提条件,而一旦满足这两大条件,明眼人也一看就知,美国也就等同失去了在日本(东亚)“军事驻扎权”的基础。


我们知道,美国希望“美日关系”定位在“美日军事同盟”的层次,在政治与军事层面将一个“非正常”的日本死死地限制在东亚范围,从而牢牢地将“日本的经济结构”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日本梦想的是走出东亚,渴望的是“日美全球同盟”,梦想将“日美关系”定位在全球合作的层次、并慢慢将“美军”遣送回国,从而做回“正常国家”、按自己的意志发展经济,在包括金融服务、航空、高技术等所有高端层面与美国展开公平竞争。


●中美关系“全面破裂”的后续发展“必将更快地”终结美国霸权

显然,华盛顿决策层明白,“上面的局面”其实就是个连环套,不论如何,其“最终指向”都是美国霸权的终结。因此,对美国而言,相较“并非忽悠层次”而是“实质意义的G2模式(类似十九世纪英国向美国慢慢让渡霸权的模式)”,中美关系“全面破裂”的后续发展“必将更快地”终结美国霸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避免直接陷入“上述连环套”,恐怕才是在中美南海斗法中强硬声称“将派军舰护航”的美国国防部,最终以“中国无意将美国太平洋舰队逐出南海”为由公开表示“没有必要派出战舰为侦测船护航”的根本原因。


●“南海测试”的“暂停”,其实意味着一个重大变化

也就是说,与“南亚测试(克什米尔问题)”因印度的“暂时冷静”而“暂停”,“东海测试(钓鱼岛问题)”又因日本的胆量问题而“暂停”有所不同的是,“南海测试”是因为其“幕后的操纵者”--美国,在综合权衡后,或者因“自身的胆量”有问题,或者因为某种“面对现实”而“暂停”的。

如果我们能看清楚这一点,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意识到,由美国幕后操纵、最后不得已亲自披挂上阵之“南海测试”的“暂停”,其实意味着一个国际政治、特别是经济角力方式有可能产生重大变化,但是否根本性变化?在相关讨论结束之前(可能需要连续数期),我们暂不作结论。


在进一步展开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段经济信息。




2009财年预计财政赤字为1.75万亿,美国国债中长期价值堪忧


  【综合消息】美联储3月18日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准备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机构债。
  一般认为,美联储之所以出手购买美国国债,主要是为了弥补美国政府的融资缺口。根据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预算,2009财年预计财政赤字为1.75万亿美元,超过GDP的12%。由于实体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不可能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应对救市支出,因此美国政府只能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
  市场预期2009年美国财政部将至少发行2万亿美元国债。这一规模是前所未有的。2003年至2007年五年间,美国平均每年净发行国债5647亿美元。即使美国政府在2008年通过提高国债发行量来募集救市成本,该年度的国债净发行量也只有1.47万亿美元。2008年,外国投资者购买了7720亿美元美国国债,其他由本国投资者来接盘。
  问题在于,目前很难期望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能够继续扩大投资规模:一方面受出口增速下降、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短期国际资本流出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与中东国家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都显著放缓。
  另外美国国内投资者的收入水平也有所下降。即使美国居民储蓄率由2008年底的1.8%提高到历史平均水平的8%,这也只能增加6600亿美元的储蓄。因此,为了弥补最终的政府融资缺口,避免国债收益率迅速上升、存量国债市场价值大幅下降,美联储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后购买人。
  国际债权人需防范美元贬值风险
  从短期效应来看,美联储大举购买美国国债,这有助于恢复美国国债市场的供求平衡,甚至短期内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推动美国新发国债收益率下降,同时导致存量国债市场价值上升。这一举措意在安抚美国国债持有者,尤其是外国投资者。然而,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债权人而言并非一个单纯的利好消息。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本质上是美国宽松货币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实施数量宽松政策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由2008年9月的8000多亿美元飙升至2008年年底的2.3万亿美元。尽管目前该规模回落至1.9万亿美元左右,但本轮债券购买有望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至3万亿美元以上。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其实反映了市场中的货币与信贷水平。在经济衰退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很低,投资欲望较弱,造成货币乘数偏低,因此美联储持续增加货币供应的行为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一旦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触底反弹,投资者将重新开始配置风险资产,这意味着货币乘数放大。如果美联储不能及时从市场上抽回流动性,这意味着通货紧缩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转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回归意味着美元汇率将步入下降通道,恶性通货膨胀将与美元大幅贬值、黄金、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联系在一起。
  对于美国最大的债权人中国政府而言,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的举措非但不能缓解我们对美国国债市场价值的担心,反而增加了我们对所有美元资产市场价值的担心。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为了保障美国国债市场价值稳定的政策,在长期却增加了美元贬值的风险。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几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美联储之所以出手购买美国国债,主要是为了弥补美国政府的融资缺口。根据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预算,2009财年预计财政赤字为1.75万亿美元,超过GDP的12%。由于实体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不可能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应对救市支出,因此美国政府只能依靠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

第二,市场预期2009年美国财政部将至少发行2万亿美元国债;

第三,自实施数量宽松政策以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由2008年9月的8000多亿美元飙升至2008年年底的2.3万亿美元。尽管目前该规模回落至1.9万亿美元左右,但本轮债券购买有望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至3万亿美元以上。

第四,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其实反映了市场中的货币与信贷水平。在经济衰退环境下,投资者风险偏好很低,投资欲望较弱,造成货币乘数偏低,因此美联储持续增加货币供应的行为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一旦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触底反弹,投资者将重新开始配置风险资产,这意味着货币乘数放大。如果美联储不能及时从市场上抽回流动性,这意味着通货紧缩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转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回归意味着美元汇率将步入下降通道,恶性通货膨胀将与美元大幅贬值、黄金、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联系在一起。

●美联储的意图远比“单纯的”弥补美国政府融资缺口要“邪恶得多”


针对第一句话,我们想强调的是,掩藏在“美联储之所以出手购买美国国债,主要是为了弥补美国政府的融资缺口”之“经济学合理解释”背后的意图,远比“单纯的”弥补美国政府融资缺口要“邪恶得多”。


●华盛顿终于决定变换套路,由过去的“非经济手段”索取为主改成以“经济手段”索取为主了

请大家注意,美联储是在“3月18日”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准备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机构债”的,美国防部也是在“3月18日”以“中国无意将美国太平洋舰队逐出南海”为由公开表示“没有必要派出战舰为侦测船护航”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中国即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人”,也是“南海测试”的主要测试对象(请注意我们的用词,是主要测试对象,并非唯一测试对象),两者在时间上的完全吻合、在内容上的紧密相关。
这种巧合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仅从经济角度看问题,死活要以G2的名义嫁给北京的华盛顿,在经过一哭(美国媒体拼命鼓噪,且布热津斯基、基辛格等美国政治大佬亲自上门推销G2;唆使所谓盟友接连抛出亚太同盟、雅加达构想的新词汇;美国国务聊希拉里访问北京期间公开呼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二闹(调动所有战略资源,针对中国进行南亚测试、东海测试等)三上吊(亲自上阵,并主动曝光可能导致中美关系失控的中美南海斗法)之后,在所有的“非经济手段”已经用尽却始终没有求得“中国将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公开承诺”之后,终于决定变换套路,由过去的“非经济手段”索取为主改成以“经济手段”索取为主了。


●再谈“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


针对“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如下观点:

首先,“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是中美经济结构与贸易现状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中国没有彻底调产品出口方向之前,在中国没有完成产业升级之前,特别是,在美元本位制没有被彻底打倒之前,只要中国在中美贸易中保持顺差,那么,“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将不可避免,道理很隐匿,却也很无奈:在“正常情况”下(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本质”上而言,在一番复杂的“资金交割程序”背面,美国最终用来支付这部分逆差的“主要部分”就是美国国债,尽管从企业层面去看,企业结算时拿到的全部是“美元”。这一点, 请大家仔细体会!

其次,目前阶段,一方面是欧洲、特别是美国以金融服务之虚拟经济为主的经济运转模式几近破产,另一方面是欧洲、当然也包括美国的经济仍然需要运转下去;

而东亚(包括中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实体产品”提供者,特别是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实体产品(各种零部件,原材料)“集成商”,更是今天世界上金融体系最为稳健的经济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