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导报网3月1期文章,原题:聚焦在日华人职场受歧视 由于中日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在日本与日本同事共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东京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慎香兰小姐在就读期间,前后历时两年,就此问题对20名在日华人就职者进行深入调查采访,仅采访记录内容就达40万字之多。慎小姐列出了中国人在日本公司工作中最容易遇到的20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而调查结果也凸显出华人在日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接受采访的20名在日本国内公司工作的华人当中,男性8人、女性12人。被采访者年纪最大的为40多岁,年纪最小者为20岁多;来日时间最长者为20年,最短为5年。
调查当中,73.7%的被采访华人认为在工作中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评价,42.1%的华人认为日本公司管理和用人体系不公平,84.2%的人认为日本同事缺少明确的指示,73.7%的人曾经受到辱骂,100%的被采访者无法分清日本同事的客套话与真心话,100%的人认为日本同事的语言表达不够明确、过于暧昧,89.5%的人认为公司对待外国人和本国人时做不到一视同仁,68.4%的人感到公司不顾及社员的自尊心、在众人面前喝斥社员,84.2%的人认为日本公司在时间和工作内容管理上过于苛刻,94.7%的人认为无法与日本同事推心置腹地交谈,57.8%的人认为日本公司不讲道理,94.7%的人感到自己做了很多工作范围以外的事,63.1%的人感觉得不到应有的权利,78.9%的华人表示无法得到公司信赖,63.1%的华人在日本公司受到明显歧视和欺负,100%的人认为日本公司管理缺乏变通性,73.7%的被采访者认为当出现问题时领导不听自己的解释,63.1%的人感到日本同事经常推卸责任,94.7%的人感到日本同事只是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94.7%的人感到日本的上下级关系过于严格。
调查结果凸现出日本公司在对待外国职员和本国职员时做不到一视同仁,即“差别对待”现象明显,尤其令人关注。调查显示,和外国人正社员相比,外国人临时工更加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
比如,接受采访的一位李姓在日华人表示,多年前自己刚到公司工作不久,听到日本同事无意间说起周末加班公司有额外补贴,但却从未给过自己,自己向上级反映后才拿到了补贴。对此,李先生至今仍愤愤不平。他表示,如果自己一直不说,就一直拿不到钱。如果日本同事没有无意间提起此事的话,自己就一直被蒙在鼓里,公司简直就是欺负人。
赵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回忆,曾经有一个日本同事要到中国去出差,于是跑过来一本正经地说:“我马上就要到中国去出差了。中国的治安没问题吧?自己不会被杀掉吧?中国很恐怖吧?”日本同事说出这些话,让赵先生觉得很不可思议。他也半开玩笑地说,“你放心地去吧,你还不至于有被暗杀的价值。”赵先生接着对日本同事说:“我实在不能理解你怎么会有这种担心。我们公司200多职员中50个都是中国人,大家每次去中国出差不都按时回来了吗?还有常驻中国工作的日本同事,回到日本时大家去迎接,你看他们不也好好的吗?”赵先生表示,其实日本同事也并非故意欺负人,有时候是由于有的人视野狭窄,真的很无知。
几年前,来自中国北方的小毛和一个名叫田中的日本人同做一名日本教授的助手。教授平时在叫两个人的时候总是说,田中君、毛君如何如何。小毛私下里想,日本助手比自己晚进研究室工作两年,自己是前辈,他是后辈。按照日本人“论资排辈”的习惯,理应是先叫“前辈”的名字。为什么教授总是习惯先叫“田中君”,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他和中国朋友谈到这个问题时,大家都觉得是小事情,不必在意。小毛表示,其实日本教授平时对自己很好,但是在日本人的眼里还是内外有别,外国人终究是外人,教授的日常称呼里不经意地透露出了这个信息。
对于外国人的“歧视”有时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接受采访的刘小姐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次在东京车站,刘小姐和一位朋友正用中文聊天,旁边的日本警察就径直走过来要求两人出示证件。两人当即和警察理论起来:“我们只是在聊天,你为什么就突然过来要看我们的证件?”
还有一次,华人周先生接父母来日本玩。在电车上,听到他们一家三口用中文讲话,旁边一个穿西装的日本人马上露出“鄙夷”的神情,随后用日语喊:“农村人,太吵了!”周先生表示,可能是家里人说话声音有些大,不过对方这样说话也太过分了,于是马上站起来和对方理论:“你是城里人吗?城里人就至于这么傲慢?你有蔑视外国人的资格吗?”
调查的发起人慎小姐表示,外国人对于日本公司的“歧视”以及“侮辱”社员等问题往往更加敏感,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容易造成华人社员从日本企业辞职。如今日本政府已经制定了30万留学生的引入计划,希望日本政府、公司管理层以及普通民众能够更多地注意到并且正视调查当中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尽可能为外国人创造一个良好适宜的工作环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