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6

意大利《欧洲华人报》:“唐人街”成了“烦人街”

意大利《欧洲华人报》3月4日刊发时评文章说,意大利的华人在近两年中不停的遭遇波折,“唐人街”三个字彷佛变成了噩梦的开始。其实,所有事情的起源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融入”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双方而非单方面努力。“沟通造就和谐,和谐造就发展”,希望意大利的“唐人街”不再成为“烦人街”。 : _4 B1 i; C6 X+ H K d
% ?+ C+ p9 S. @7 o' l. i- J
文章如下: 唐人街,几乎遍布于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国人曾自我调侃说:“只要有阳光照耀到的地方,就会有CHINATOWN的存在。”

各国政府对于各地的唐人街均有自己的的政策和管理手段。面对艰难的海外生存,国人充分发挥自身的“野草精神”,在繁荣自身事业的同时也赢得了不少外国友人的赞誉。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唐人街而言,意大利的华人在近两年中却不停的遭遇波折,“唐人街”三个字彷佛变成了噩梦的开始。
e' k( P4 A0 x. v8 M
意大利民族是一个很浪漫很休闲的民族,他们崇尚自由和民主。所以对于中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狂热的工作态度极不理解。周日和法定节日对于大多的中国商家而言,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但是意大利人却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假日即需全民休息,在自身不愿意开张营业的前提下,要求在意华人也不得开门,否则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意,这样不公平。结局就是意大利各地市政府应居民要求颁布法令条文,“勒令”华商必须休息。 # ?1 C. {4 E- F) i
意大利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保守作为基本个性之一仍在延续。就在几年前,就曾经有罗马官员公开在媒体上发布言论表示不接受唐人街在罗马出现。即便华人的存在大大推进了意大利经济的发展,他们仍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表达自己的不甘。2007年的米兰“小推车”事件变成了一个导火索,使意大利地方政策与在意华人之间积压多年的矛盾瞬间爆发。于是,改革整顿成为唯一应对的办法。但是,如何改呢?

米兰市政府决定把“华人区改造步行街计划”进行到底。理念上讲,若按照米兰大教堂附近模式改造成精品休闲一条街也并无争议之处,批发市场搬迁郊区集中贸易也可圈可点。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是:米兰大教堂商业区闻名遐迩,既是世界著名游览区也是世界著名购物区,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步行街永远人潮涌动。而米兰华人区除了在米兰和华人圈内小有名气外,很少有人知晓。若想把此处打出名声,则一切都需从头做起,任重而道远。 罗马的埃斯奎利诺是一座以华人区闻名的小城,近日此市政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新规定,内容为此地区将不可以再开办服装、服饰、鞋类、皮制品、非贵重首饰等的销售和生产企业,也禁止相关行业企业迁移至该区。消息传出,对于生活在此的华商不啻为惊天霹雳。华商在此处的主要贸易大多都涉及以上内容。此规定无疑像是直接给华商们发下一张“红牌”,让人心灰意冷,只能“下场休息”。 求真务实 理性交流0 q( u8 C. N4 H
# j3 o% }4 e( o$ N8 T( A6 r
其实在罗马,华人群体在移民总数中所占比率远远低于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但是却相对富裕,很容易招人瞩目。肤色不同的外来民族在别人国家赚大钱的后果常常是招来当地人的不满,于是便会衍生无端之祸。 9 `7 D# f/ T, L9 @! c- e/ N
' s2 @ Z9 o7 U! t
当今的中国在世界上仍然是属于第三世界国家,人均GDP世界排名只有104位,所以意大利政府对于在意华商均有免税等扶贫政策。可是显然大多意大利人只看到了中国的总GDP水平,认为一个已经在经济实力上“赶超”德国的国家怎么可能还需要支援。思想上的公平天秤一旦失衡,敌视情绪便会滋生。于是抗议,申诉,游行等等举措使得政府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应民意改造唐人街,限制华商经营。

其实,所有事情的起源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融入”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是双方而非单方面努力。华人属于外来移民,尽力融入异国生活实属义务。但是作为本国人来说,既然不能闭关锁国,那么转换思想接受“融入”也谓责任。而意大利政府也应转变策略,从两方入手,在改造华人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应着手加强中意文化生活的交流,使意大利人多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沟通造就和谐,和谐造就发展”,希望在亚平宁半岛上生活的华人们的“困惑“能尽早解决,“唐人街”不再成为“烦人街”。(菲石)www.anti-cnn.com: `" F0 ^6 v6 h0 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